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剑川海门口遗址

剑川海门口遗址

云南铜石并用文化遗址之一。地点在今剑川县海门口。1957年兴修水利挖掘河道时发现。为湖滨村落遗址,有成排的木桩柱224根,其房屋为南方式高脚房。出土大量石器、陶器、骨器和少量铜器。石器多数为通体磨光的工具,有斧、锛、凿、刀、锥、镞、环、垫、纺轮等。陶器为夹砂陶和泥质陶,有部分硬陶,器形有罐、豆、纺轮和网坠等。骨器多为猪、牛、羊骨,有针、锥、纺锤、穿孔角饰、雕花角片、穿孔兽牙、钻孔骨片、穿孔兽爪等,磨制精细。铜器15件,有铜钺4件,其他为斧(铸制)、镰、钩、凿、锥、针、镯等。遗址中发现有人工培育的农作物,有带芒的粳稻,说明其居民为农耕民族,兼事渔猎,有了纺织、铸造(有铸造铜器的石范一件)、造工具、制陶等手工业。经测定,为公元前1150±90年,距今已3000余年,相当于商代。它是※宾川白羊村新石器文化的发展,并已进入金属时代的初期,为研究滇西洱海周围地区民族史和历史分期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

猜你喜欢

  • 张家奴

    见“耶律章奴”(1319页)。

  • 面具

    见“盖脸”(2123页)。

  • 乌稽部

    见“窝集部”(2297页)。

  • 李势

    ?—361十六国时期成汉君主。343—347年在位。字子仁。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县东南)巴人。成汉君主※李寿长子。李期(334—338年在位)时,拜翊军将军(一说为翊军校尉)、汉王世子。汉兴元年(33

  • 句犁湖单于

    即“呴犁湖单于”(1393页)。

  • 刘定逌

    1720—1806清代壮族理学家和诗人。字灵溪。广西武缘(今武鸣)人。出生于地主家庭,幼好读书,学识渊博。乾隆十三年(1748)赴京应考,中进士,授翰林编修。后去职南归,曾主持秀峰、宾阳、阳明等书院,

  • 十七条协议

    全称《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因共有17项条款,故名。由中央人民政府以李维汉为首的4名全权代表,和西藏地方政府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5名全权代表于1951年5月23日在北

  • 驒騱

    匈奴名马,又作弹奚。《汉书·匈奴传》颜师古注:“驒奚,駏驉类也。”为野马属,史称其青骊白鳞,文如鼍鱼。

  • 墨脱宗

    旧宗名。西藏地方政府于藏波战争后(1931),在原地东宗基础上建立的行政机构。参见“墨脱”(2508页)。

  • 松潘等处军民指挥使司

    明代四川地方官署名。参见“松潘卫指挥使司”(129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