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北周

北周

朝代名,南北朝时期北朝之一。鲜卑宇文氏(其先为匈奴苗裔)所建,也称宇文周。西魏期间大冢宰宇文泰擅政。恭帝三年(556),泰子※宇文觉袭父职,任太师、大冢宰,独揽军政大权。同年十二月,被封为周公。旋迫恭帝禅位,遂代西魏。次年正月,即天王位,建国号为周,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史称北周。孝闵帝觉、明帝※宇文毓相继为权臣晋国公宇文护废弑。武帝※宇文邕于武成二年(560)即位后,广开言路,兼听纳谏,延揽人才,笼络汉族世家,加强中央集权。于天和七年(572)杀护亲政,进行改革,尊儒毁佛,以儒家为正宗,尊儒学为官学,搜集儒家经典,广求儒士,宣扬儒家“王道”、“德政”,以实现大一统;扩充府兵来源,增强军队战斗力,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对外北与突厥和亲,南和陈朝通好,进兵北齐。建德六年(577),灭北齐,统一北方,拥有黄河流域和长江上游广大地区,与南朝陈对峙。统一度量衡,制定《刑书要简》,力行均田制,释奴为良,加强了国力。末年曾南攻陈,北伐突厥,是北周最盛时期。宣政元年(578)宣帝※宇文赟即位后,因嗜酒淫乐,不恤政事,嫉贤妒能,肆杀忠良,宠用奸佞,大兴土木,奢建宫殿,加重徭役、刑罚,人心离散,国势趋衰。静帝※宇文衍(后改名阐)即位后,以年幼,军政大权为大丞相隋王杨坚把持。大定元年(581),被杨坚废弑,遂为隋所代。共历5帝,凡25年。附帝系表:

猜你喜欢

  • 金祖同

    1914—1955近代文史家。字寿孙,笔名殷尘。上海市人。回族。祖籍浙江嘉兴。幼好文史,聪敏过人。有志于甲骨之学,尤精拓墨,10余岁即与章太炎谈论殷墟甲骨,为章所折服。1936年东渡日本,专研甲骨文,

  • 蒙古军

    蒙古国和元代由蒙古人组成的兵种。蒙古军士“初有蒙古军、探马赤军。蒙古军皆国人,探马赤军则诸部族也。”(《元史·兵志一》)其制:家有男子,15以上,70以下,无众寡尽签为兵。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

  • 金子常

    1902—1961伊斯兰学者、阿拉伯文书法家。字国彝。山东济南市西关人。回族。幼随祖父金士毅在新疆乌鲁木齐,攻读阿拉伯文经典及汉文。1928年赴上海,就读于伊斯兰师范学校。得著名阿訇达浦生之教诲和关怀

  • 李定

    宋代党项首领。投附宋朝为官。善制弓弩,宋熙宁年间(1068—1077),向宋献偏架弩。是弩上设镫,以镫距地而张之,可射300步,能洞穿重札,谓之“神臂弓”。其官至防御使、团练使。诸子皆以骁勇雄于西边。

  • 慕容彦超

    ?—952五代后汉将领。后汉高祖刘知远同母弟。沙陀人,一说为吐谷浑人。曾冒姓闫,号闫昆仑。初事后唐明宗李嗣源为军校,累迁至刺史,后唐、后晋之间,历磁、单、濮、棣4州。因坐受贿罪,流于房州。947年,闻

  • 隆禧总管府

    元朝官署名。为※太禧宗禋院所属4总管府之一。武宗至大元年(1308),建南镇国寺,立规运提点所。次年,改为规运都总管府。三年,升为隆禧院。文宗天历元年(1328),与殊祥院并为殊祥总管府,旋改为隆禧总

  • 中俄陆路通商章程

    沙俄为扩大自恰克图经库伦、张家口、通州至天津的陆路贸易,和清政府订立的通商章程。同治元年二月四日(1862年3月4日)在北京签订。共21条款。第一、二两款规定边界贸易在百里内均不纳税;准许俄国小本经营

  • 蒙坑

    古地名。又作蒙坑。在今山西襄汾、曲沃二县之间汾河以东。《魏书·安同传》曰:“汾东有蒙坑,东西300余里,径路不通”。北魏天兴五年(402),拓跋珪遣长孙肥等围后秦姚平军于柴壁(今山西襄汾县西南汾河东岸

  • 四大林

    指藏传佛教(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四大活佛驻锡的拉萨四大寺院。即功德林(济咙活佛驻场)、丹吉林(第穆活佛驻场),策墨林(策墨林活佛驻场)、锡德林(一说为策觉林,热振活佛驻场)。清册封此四寺之大活佛为“

  • 吴老乔

    明万历年间布依族苗族起义首领之一。参见“阿伦”(11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