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回回炮

回回炮

又称“西域炮”。元代用以攻城的一种抛石机。至元九年(1272)回回人阿老瓦丁和亦思马因创制并由回回军士执掌和教习,故名。其法是在机梢头,安放大石,后座只用少数人操纵机关,猛压梢头,巨石随竿抛掷空中,坠入目标,所击无不摧陷。弹重通常达150斤左右。十年,元军久攻湖北襄阳不下,即用此炮攻城,中其谯楼,声如雷霆,震城中,诸将多逾城降。因亦别称“襄阳炮”。元朝有“回回炮手”兵种,并设有回回炮手军匠上万户府,亦思马因曾任回回炮于都元帅。明初常遇春攻采石、徐达攻苏州城、仍用。后被大型火铳所代替。

猜你喜欢

  • 顶卡花

    毛南族传统花竹帽。亦称顶盖花、花竹帽。流行于广西北部毛南族地区。系用精心挑选的金竹及墨竹破成细篾片编织而成。上面的顶箍缠有黑缎,织有黑边;中间的部分全用竹编织,灿若抹金;底部用墨竹编上4至6层斜“日”

  • 景廉

    ?—1885清朝大臣。满洲正黄旗人。姓颜札氏。绥远城将军彦德子。咸丰二年(1852)进士。六年(1856),充玉牒馆副总裁。九年(1859),授伊犁参赞大臣。次年,抵伊犁整治边事有绩。十一年,查阿克苏

  • 逆架

    解放前云南省澜沧县拉祜族地区计算长度的单位。详见“带鲁”(1607页)。

  • 锦语

    我国部分布依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分布在贵州省荔波县地莪乡和播尧乡的十多个自然村中。使用人约有二三千人,他们大都兼通汉语、布依语或莫语。地莪乡更方村的锦语有35个单辅音声母和数量相

  • 达涅尔

    见“达尼雅尔和卓”(738页)。

  • 上谕八旗

    书名。亦名《雍正上谕八旗》。雍正九年(1731)果亲王允礼等人奉敕撰。13卷,满汉合璧本20册,汉文本13册。初将五年(1727)以前谕旨初纂成帙,后又两次汇辑,乾隆初年刊刻成书。收录康熙六十一年(1

  • 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文化促进会

    参见“哈柯文化促进会”(1644页)。

  • 康熙征噶尔丹纪功碑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后,于四十二年(1703)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刻成大小相同的两块石碑,分别竖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小召(崇福寺)和舍力图召(延寿寺)。碑文除提到这两处寺院外,

  • 巴勒喀什淖尔

    即“巴勒喀什池”(417页)。

  • 阿嘉呼图克图一世

    见“喜惹桑布”(21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