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原社
抗日战争时期内蒙古绥远进步文艺组织。1936年由叶频和武达平创建和领导。发表抗日救国,揭露日寇在华北暴行的诗文。作品分别刊载于《塞原》、《塞北诗草》、《社会报》副刊《洪荒》、《西北日报》副刊、《塞风》等刊物上。1937年《塞原》、《塞北诗草》被迫停刊。同年5月30日,该组织加入绥远文艺界抗日协会。
抗日战争时期内蒙古绥远进步文艺组织。1936年由叶频和武达平创建和领导。发表抗日救国,揭露日寇在华北暴行的诗文。作品分别刊载于《塞原》、《塞北诗草》、《社会报》副刊《洪荒》、《西北日报》副刊、《塞风》等刊物上。1937年《塞原》、《塞北诗草》被迫停刊。同年5月30日,该组织加入绥远文艺界抗日协会。
见“土河”(63页)。
内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团刊物。1946年8月1日,在乌兰浩特创刊。油印,16开。以提高内蒙古各族广大青年政治觉悟,建设和平民主的新蒙古为目的,反映青年的生活和斗争。刊登上级指示、革命知识和时事等。不久后停
明代蒙古俺答汗兵临北京的事件。嘉靖十三年至二十八年(1534—1549),东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为解决农牧区之间的经济交流,以各种方式向明朝提出了数百次“通贡互市”的建议,均遭明世宗为首的顽固派
?—1330元明宗※和世皇后。蒙古乃蛮氏。初侍周王和世于潜邸。仁宗延祐三年(1316),周王出镇云南,中途举兵关中,事败,西奔察合台后王处,她未随,留居京师。泰定帝即位
见“薛撤”(2542页)。
中国伊斯兰教古墓群。在江苏扬州市东关运河东岸。初建于南宋末,为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十六世裔孙普哈丁、撒敢达等于南宋来扬州传教,逝世后所修墓园。后元代捏古柏、明代马哈谟德、展马陆丁、法纳等回回人、及明
①鲜卑族一支。源出东胡。以部为氏。又称乙弗勿敌国、乙弗国。晋代分布于西海(又称曲海、屈海、青海,即今青海湖)一带,东邻南凉之鲜卑秃发氏,南界吐谷浑。有部众万余落。因居青海,首领称青海王。风俗与吐谷浑相
蒙元时期蒙古官名。又译“忽客赤”。《元朝秘史》释为“放牛的”,《华夷译语》解为“牧牛人”,即司牧牛。宋开禧二年(1206),蒙古国建立后始置,执掌牧牛事宜。元代,为※怯薛”(护卫军、禁卫军)执事之一。
清咸丰五年(1855),在太平天国革命影响下,贵州荔波水族以潘新简、吴邦吉等为首领的农民起义。莪蒲、巴容、三洞、羊安等地水族人民群起响应,聚众万余人,攻荔波县城。十月,在水浦与清军激战,大捷。咸丰六年
晋代鲜卑段部首领。《晋书》作段就陆眷。出于东部鲜卑,世居辽西。初因乱被卖于渔阳乌丸大人库辱官家为奴,备受凌辱。曾随主至幽州参加诸大人集会。后渔阳饥,受命率众至辽西求食,招诱亡叛,遂至强盛,段部日兴。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