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庙四祭
元代宫廷祭祖之礼。祭祀时,以蒙古巫祝为司禋监官,身着法服,同三献官省察献牲后,以蒙古语呼累朝帝后之名,告以致祭年月日数及致祭物品。翌日清晨,献官、御史、太常卿、博士分诣各室,由蒙古博儿赤(司厨)跪割牲肉,置于太仆卿奉侍朱漆供盘之上,酹以马湩,而后祭供。蒙古巫祝以蒙古语宣诵祝文,然后太祝奉献祝币,献官以下再拜。礼毕,以割奠之余撒于南棂星门外,名曰“抛撒茶饭”。
元代宫廷祭祖之礼。祭祀时,以蒙古巫祝为司禋监官,身着法服,同三献官省察献牲后,以蒙古语呼累朝帝后之名,告以致祭年月日数及致祭物品。翌日清晨,献官、御史、太常卿、博士分诣各室,由蒙古博儿赤(司厨)跪割牲肉,置于太仆卿奉侍朱漆供盘之上,酹以马湩,而后祭供。蒙古巫祝以蒙古语宣诵祝文,然后太祝奉献祝币,献官以下再拜。礼毕,以割奠之余撒于南棂星门外,名曰“抛撒茶饭”。
唐代南诏国著名乐舞。异牟寻在位时(779—808)编创,经西川节度使韦皋改编。贞元十六年(800年),献给唐德宗,曾在长安皇宫麟德殿内演出,后被列为唐代14部乐舞之一。据文献记载,舞蹈者穿南诏衣,戴黑
契丹官署名。《辽史·百官志》称:“奉宸司,掌供奉宸御之事。”内设奉宸之职,属※北面御帐官。※耶律适禄原为宿直官,乾统(1101—1110)中,从征※阻卜有功,加奉宸。
见“撒花”(2490页)。
参见“回回司天监”(784页)。
见“旱金莲”(1079页)。
西藏门巴族对外来异族定居户的称谓。门巴语音译,原意为“看天”,转意为“地上没有什么东西是属于他的”。其必须得到住地群众同意并由※根保向※粗巴备案后方可留居。经济生活以打工、开垦村公有林、荒地,或借差巴
见“阿哈出”(1213页)。
中国共产党在归绥组织的一支蒙汉抗日游击队。1938年6月,中共党员杨植霖在归绥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什报气家乡筹集部分武器组织规模较小的游击队,后扩大为“抗日团”,并与高风英等组织的蒙汉农民游击队联
见“陈大六”(1257页)。
古城名。吐谷浑王国都城。“伏俟”,吐谷浑语,意为“王者”,即“王者之城”。故址在今青海共和县铁卜卡古城,位于布哈(喀)河河口附近,南依石乃亥北山,北临切吉河。梁大同六年(540),吐谷浑夸吕可汗营建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