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抚辽东都察院
见“钦差巡抚辽东地方都察院都御史”(1672页)。
见“钦差巡抚辽东地方都察院都御史”(1672页)。
东汉佛教译经师。字世高。原为西域安息国王太子。西域旅人呼为安侯。因厌弃世俗生治,嗣王位后让国于叔父沃拉加色斯二世,出家修道,遍游诸国。博通经藏,尤精阿昆昙学。讽持禅经,备尽其妙。桓帝建和二年(148,
1712—1802清武术家。字弘声。河北沧县人。回族。幼聪慧。有勇,弃书习武。拜河南焦作拳师张岳山等学拳、枪。曾游学大江南北,精八极之术及大枪奥妙,与当时武林名流康大力、李章切磋武艺,成莫逆之交,并称
书名。广西风物杂记。1卷。清沈日霖(江苏吴江人,汉族)撰。为嘉庆二十四年(1819)作者为学使督学广西时所作。内容涉及广西气候、物产、矿产、山川、岩洞、僻姓、迷信、寨老、乡约、语言、俗字、壮锦、壮布等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所之一,《满洲源流考》作乌屯河所,并说清代有乌屯河,在齐齐哈尔东,出兴安岭,东入混同江(今松花江)。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三等级封号之一,授驼钮金印。中统二年(1261),拖雷第九子末哥之子昌童始封。其子伯帖木儿、孙卜颜帖木儿袭封。卯泽驸马于至顺元年(1330)亦受封。
清代专门培养蒙古八旗子弟的学校。内务府下属机构。乾隆十二年(1747),在咸安宫官学内设立。设管理事务大臣1人,总裁3人、蒙古教习、额外蒙古教习3人,收蒙古八旗官学生24名,主要学习蒙古经书及文字翻译
古城遗址。位于今新疆和布克赛尔县城约5公里处。城周约1华里,呈方形。城墙中间层用粘土夯成,内外辅以大土坯,外土坯宽约170厘米,内土坯宽约120—150厘米。残墙最高处约5米,上部最宽处达7米。城内有
1751—1811清代白族学者。字端人,号荔扉,别号金华山樵。云南大理府赵州(辖今凤仪、弥渡)人。祖籍山西洪洞县师村,先世于明初随沐英出征云南,以功被封为世袭指挥使,落籍赵州,世代与白族通婚,融入白族
地名。藏语音译,又作美空等。意药材产地。位于西藏自治区察隅县境内。1950年10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渡云南澜仓江进抵该地。是为当年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的路线之一。
土族的史称。“土”非“土著”之意,系民族称呼,源于吐谷浑之“吐”。吐谷浑在唐朝中期以后被称为“退浑”、“吐浑”、“浑”,盖语急而然。《宋史》和《辽史》称作吐浑。“浑”蒙古语音译,意为人,故元时称为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