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巴木巴尔

巴木巴尔

?—1774

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贵族。※阿玉奇汗弟纳扎尔玛穆特之曾孙,※渥巴锡族弟。初随父兄驻牧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流域。其祖父乌巴什多尔济曾于雍正九年(1731)遣使赴西藏礼佛。乾隆三十五年(1770)秋,参加渥巴锡在维持梁卡(前苏联阿斯特拉罕省叶诺塔耶夫斯克以北)召开的会议,决定东返祖邦,参预起义的决策三十五年十一月二十日(1771年1月5日),率所属200余户、5000余人参加东返征战,和舍楞一起指挥前锋部队,为抢渡乌拉尔河立下战功,是东返斗争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三十六年六月五日 (1771年7月17日),抵达伊犁河支流察林河畔。后因病未能随渥巴锡至承德入觐乾隆帝,仍受封为多罗郡王,赐号毕锡呼勒图,游牧于库尔喀拉乌苏(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苏县),属旧土尔扈特蒙古乌纳恩素珠克图盟东路。次年(1772)夏,入觐承德。三十九年(1774)病逝,子车凌德勒克袭。

猜你喜欢

  • 镇西厅

    见“八儿思阔”(26页)。

  • 亦都护城

    见“高昌故城”(1918页)。

  • 伊玛目

    阿拉伯语音译,为“站在前列的人”,有“首领”、“表率”、“表真”等意。①指礼拜时领拜人,即在集体礼拜时,站在前面领导大家礼拜者。一般指定专门负责,也可临时推举。 ②指清真寺内教长。③用以称著名的宗教学

  • 东且弥国

    西域古国名。王治天山东部兑虚谷(今新疆阜康县境)。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有户近200,口1900余,胜兵500余。国王之下设东且弥侯、左右都尉各1人。居民从事农牧业。所居无常。有牛、马、

  • 攸乐山起义

    即“基诺族起义”(2028页)。

  • 刘承勋

    ?—951五代后汉宗室。西突厥别部沙陀人。后汉高祖※刘知远幼子。天福十二年(947)四月,授右卫大将军。乾祐元年(948),兄刘承祐继位,加检校太尉、同平章事,遥领兴元尹,寻代侯益为开封尹,进位检校太

  • 达赉逊库登

    见“打来孙”(429页)。

  • 热索桥

    位于西藏吉隆(济咙)之南。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廓尔喀侵藏失败后,福康安奉命在此处设立边界标志,立有鄂博及界碑一座,碑面刻有:“钦差一等超勇公海中堂、定西大将军福、参赞四川总督部堂惠,唐古特(即

  • 甘父

    汉朝官员。胡人,俗称胡奴甘父。堂邑氏,故又称堂邑父。素以善射闻名。建元二年(前139,一说三年),奉汉武帝命扈从张骞出使大月氏,欲约大月氏王夹攻匈奴。途中历经艰险,常射禽兽充饥。道经匈奴,被俘执,滞居

  • 胥要德

    ?—739渤海王国官员。文王大钦茂时官若忽州都督、忠武将军。唐开元二十六年(738,日本天平十年),受命为聘日大使。适因南海阻风,取道渤海归国之日本朝唐使者平群广成至,遂与副使己珍蒙等于翌年分乘两船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