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师公舞

师公舞

亦名跳神。原系壮族师公做“道场”时的舞蹈,今改进为壮族民间舞蹈艺术。流行于广西河池、南丹、宜山、来宾、柳江、鹿寨、融安、贵县、邕宁、武鸣等地。相传起源于唐代。宋代名闻京师的桂林傩舞,乃其前身。表演者1至9人不等,以奇数为宜,边唱边舞。一般用壮语演唱,唱词以民歌为基础。动作粗犷,两手上举,伸张五指,两脚叉开,作“伛”、“蹇”、“揖”、“转”动作,有时边舞边走,时而绕行,时而交叉穿梭。有时舞者手持乐器,边敲击乐器边舞蹈。有的舞者手持木剑、木刀、木棍等法器,头戴法帽或木偶面具,身着法衣或民间服装。传统节目有《莫一大王》、《白马娘娘》、《蛙神师傅》、《花婆元帅》等等,多为壮族民间崇拜的传说人物或神灵。

猜你喜欢

  • 王定

    见“乌厉屈”(332页)。

  • 胡笃堇

    见“耶律弘古”(1308页)。

  • 乌孝慎

    渤海王国官员。一作马孝慎。仕于大彝震、大虔晃二世。唐大中十二年(858),官政堂省左允。三次出使日本。唐会昌元年(日本承和八年,841),随政堂省左允贺福延首次使日,任判官。唐大中二年(日嘉祥元年,8

  • 乾隆

    ①清高宗弘历年号。1636—1795年,凡60年。 ②习惯以年号代帝号,指清高宗弘历(643页)。

  • 冒路德节

    新疆维吾尔族宗教节日。又称圣纪节。每年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举行。以纪念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是日,教徒们纷纷至清真寺礼拜,听阿訇诵经,赞颂穆罕默德功绩,并游玩,极为热闹。

  • 胜纳哈儿

    元朝宗王。又译胜纳合儿、胜剌哈。蒙古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弟合赤温曾孙,忽剌忽儿子(一说为忽剌出子)。南宋景定元年(1260)从东道诸王拥戴忽必烈称汗,同年,因功受厚赐,得银5千两,文绮帛各300疋。后

  • 温纳何剌

    见“斡纳阿剌”(2427页)。

  • 托云保

    清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姓额哲特氏。吉林驻防。嘉庆十八年(1813),由马甲擢蓝翎长,参与镇压河南天理教起义。道光三十年(1850),授副都统衔。咸丰三年(1853),以太平军占领江宁省城,率吉林官兵

  • 橄榄坝傣族反土司斗争

    1934年,云南西双版纳橄榄坝(即勐罕)召勐(土司)召玛尼罕,恃势强行勒索,并为国民党政府强征兵夫,激起人民不满。全勐傣族群众纷纷集会,杀牛盟誓,揭竿而起,要求减免派款,赶走召勐。召勐摄于人民压力,请

  • 土鲁亭山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图勒哩山卫。永乐四年(1406)置,在黑龙江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