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忽雷

忽雷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弹拨乐器。其渊源及语源待考。一说蒙古语称之为“胡尔”,为※火不思的变异。今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大、小忽雷出自晚唐。据唐代段安节《乐府杂录》及宋代钱易《南部新书》记载,唐时韩滉(723—787)在朝供职,奉使入蜀,以桫椤檀木为二琴,“大者曰大忽雷,小者曰小忽雷”。唐文宗(826—840年在位)时,“有内入郑中丞善胡琴,内库二琵琶,号大、小忽雷,郑尝弹小忽雷”。大忽雷长“二尺八寸五分”,设二弦轴,左右各一;小忽雷长“一尺四寸七分”,二弦轴同设一侧。琴头雕螭首,音箱似螳螂腹,上蒙蟒皮,张两根丝弦,木质琴码,音色“清越而哀”。大忽雷后为元末杨维槙收藏,小忽雷至清初在北京市上出现,为孔尚任购得。清末,均为贵池学者刘世珩收藏。宣统三年(1911),刘将有关诗文辑为《双忽雷本事》,并附有双忽雷图象。实物和资料为研究中国少数民族乐器史提供了重要依据。

猜你喜欢

  • 南京平王敕下古榜文

    见“评皇券牒”(1170页)。

  • 沙全

    元初将领。初名抄儿赤。哈剌鲁氏。随父沙的居河南柳泉(今宜阳县西)。五岁为宋军所俘,年18,留刘整部下。中统二年(1261),随刘整归降蒙古,为管军百户。至元三年(1266),从破宋将夏贵于云顶山。五年

  • 额棱特

    ?—1718清朝将领。亦作额伦特。满洲镶红旗人,科奇哩氏。建威将军佛尼埒之子。康熙二十三年(1684),补西安驻防佐领。三十五年(1696),随帝征准噶尔部噶尔丹,从大将军费扬古由西路进,大败噶尔丹于

  • 白牛逻城

    地名。在今河北博野县境。北魏孝昌二年(526),河北地区起义首领葛荣(一说原系鲜卑贺葛氏),在此以轻骑掩击北魏章武王元融,大挫魏军,遂自称天子,号曰齐国,建元广安。

  • 耶律隆绪

    972—1031即辽圣宗。辽朝第六代皇帝。982—1031年在位。小字文殊奴。契丹族。景宗※耶律贤长子。生于保宁三年十二月己丑(972年1月16日)。幼年喜书翰,10岁能诗。成人后,精射法,晓音律,好

  • 彭朝柱

    ?—1660明末清初湖广保靖司土官。土家族。保靖(治今湖南保靖县)宣慰使※彭象乾长子。明天启七年(1627),袭宣慰使职。崇祯十六年(1643),率土兵3千攻张献忠起义军,特赐蟒玉正一品服色、左军都督

  • 看龙

    仡佬族节日。湖南古丈地区仡佬族每岁农历立夏日起,逢辰日则聚众踏歌庆贺节日。一龙二龙三龙四龙(即第一辰日至第四辰日)在古丈平帕举行,五龙在湾溪,六龙在扯旗举行,谓之看龙。是日男女盛装参加活动。

  • 耶律唐古

    辽代中期学者。字敌隐。契丹族。皇族孟父房之后,于越※耶律屋质庶子。史载其性廉谨,善属文。圣宗朝入仕,统和二十四年(1006),以父为太宗、世宗、穆宗三代重臣,以善政著称,乃述其安民治盗之法奏上。补小将

  • 邱不懃

    即“宇文丘不勤”(901页)。

  • 打报古

    旧时布依族婚俗。亦名“打接亲”。流行于贵州紫云洛河流域及镇宁扁担山一带。为远古抢婚遗俗。结婚之日,男方派接亲队(包括媒人、接亲代表、挑夫、中年妇女、姑娘共十数人)到女家接亲。当进入寨门时,女方儿童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