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扎什伦布寺

扎什伦布寺

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在后藏的最大寺院。又作扎西伦博寺等。寺名为藏语音译,意为“吉祥须弥”寺。初建时曾名“岗坚曲批”,意为“雪域兴佛”寺。常同拉萨三大寺并称为西藏四大寺。位于日喀则附近尼色山麓。明正统十二年(1447),在贵族穷结巴·霍尔班觉桑波等人资助下,由宗喀巴弟子根敦朱(即第一辈达赖喇嘛)创建。至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第四辈班禅任该寺住持,大规模扩建后,成为历辈班禅住锡的母寺。内分4个扎仓、60个米村,无康村设置。曾规定僧人总数为3800名,多时曾达4400人。主建筑错钦大殿可容2000人,还有弥勒殿、度母殿、汉佛堂、印经院、历辈班禅灵塔、班禅居住的宫室、僧众居住的房舍等。建筑总面积近30万平方米,沿山脊而下周边筑有1500余米围墙,俨似一座古山城。弥勒殿供奉的镏金铜弥勒佛像(藏语称“强巴”),高26.8米,堪与河北省承德大佛寺中的大佛和北京雍和宫的观音像媲美。汉佛堂为班禅跪接清朝圣旨场所,供有乾隆帝画像和道光帝牌位。寺内收藏有皇帝赐的金册,金玉印玺、封诰敕书及珠宝、刺绣、古瓷等珍贵文物。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曾遭到廓尔喀入侵者抢劫。清朝派福康安大将军等率师进藏将侵略者驱出后,索回重要部分。因历辈班禅系西藏地方主要政教首脑之一,自有皇帝所封庄园、牧场、农牧奴,还有所属分寺,班禅在该寺内设囊玛岗(意侍从室或内务府)机构进行管理。1923年,第九辈班禅被迫逃至内地,该机构随之内迁,并曾改称堪布会议厅、行辕等。该寺及原囊玛岗的政教权力和经济收支等,概被原西藏地方政府接管。

猜你喜欢

  • 章嘉瑞贝多吉

    见“章嘉若必多吉”(2095页)。

  • 车凌旺布

    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尔车臣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齐旺子。初授协理台吉,隶从兄车布登右翼中旗。康熙五十年(1711),以追缉巴尔呼逃人功,授一等台吉。五十一年,授札萨克。雍正元年(

  • 吉约其约

    藏语音译,亦称“协”,意为“有生有死”。解放前西藏牧区一种牧租形式。牧奴向领主领放一定数量的牲畜,每年依牲畜头数计租交纳,所生幼畜概归畜主,要计数交租,牲畜死亡,经验证后可免交租。若被偷、被抢或狼吃,

  • 差徭

    藏语音译,意为“帮差”。旧时西藏封建农奴制庄园里专作※乌拉的奴仆。来源於※差巴(指在谿卡[庄园]自营地作常年乌拉的人,支差的人)的家人或※谿堆(农奴主庄园的代理人)从其他的差巴及※堆穷(小户)中抽出来

  • 车鼻可汗

    见“阿史那斛勃”(1233页)。

  • 白雀

    后秦太祖武昭帝姚苌年号。384—386年,凡3年。

  • 儋耳

    ①都名。汉元鼎六年(前111)平南越后置。治所在今海南岛儋县西北,领至来、九龙二县,辖境为今海南岛西部地区。始元五年(前82)并入朱崖郡。隋大业三年(607),一说大业六年(610),析朱崖郡地复置,

  • 满泰

    ①(?—1596)明代海西女真乌拉部长。女真族,纳喇氏(一说完颜氏)。乌拉部始祖纳齐布禄六世孙。承父布干位为部长。其女阿巴亥嫁清太祖努尔哈赤为妃,俗称乌拉大妃。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率众至苏斡延

  • 帕辽

    怒语音译,意为“集体耕地”。解放前云南省碧江县怒族对伙有共耕的土地称谓。原先每个父系家族公社都有集体公有土地,实行共同劳动,按户平均分配产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到解放前夕,已将大部分家族公有土地以一块

  • 谋落

    ※葛逻禄三姓之一。又作谋剌。参见“葛逻禄”(218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