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拉伊斯制度

拉伊斯制度

阿古柏侵入新疆时实施的统治措施之一。“拉伊斯”阿拉伯语,意为巡行检查执行伊斯兰教法规的官员。是推行宗教统治的工具,权力极大,可以干涉各级伯克的行政。清统一新疆后被废。同治四年(1865),阿古柏夺取喀什噶尔(今喀什)等地后予以恢复。每村置1名,由所谓“最有道德”和信教最虔诚的人中选出,可以处理一切小案件。常随身携带教鞭,在市场和街道巡行。不论白天黑夜,可以随意进入每家住宅。凡家庭吵架、儿童是否做祈祷、店铺称量是否准确、集市货物质量是否合格、妇女上街是否带面纱等,皆由其监督检查。凡违反教规者,如没有按时封斋、喝酒、吃违禁食物、不按规定做礼拜,俱要受鞭打。受害最深的是妇女。如与男性犯同样错误,其所受惩罚往往比男性重。因其残暴并滥施权力,给广大维吾尔族人民带来巨大危害。

猜你喜欢

  • 一得

    见“耶律仁先”(1307页)。

  • 迪辇祖里

    见“阻午可汗”(1259页)。

  • 学董制

    清朝政府加强对回民统治的一种制度。乾隆四十六年(1781),苏四十三(撒拉族)领导的撒拉族、回族起义失败后,清政府为加强对回族人民的统治,命地方官吏选择回族士绅到清真寺中任学董,负责处理民事纠纷、宗教

  • 额璘臣

    见“林沁额叶齐岱青”(1293页)。

  • 乌什铸局

    清代新疆货币铸造机构。乾隆三十一年(1766)建置于乌什。开铸之法,与※阿克苏铸局相同。钱文以六分给纳铜人,四分交给官府充当兵饷。其六分之内,复抽十分之二,供支饷用。贡铜及官采铜料,全充兵饷。其钱,正

  • 蒙古律例

    书名。清政府为维护和巩固对内蒙古的统治,在蒙古族习惯法的基础上制定的一套法规。崇德八年(1643)初颁,乾隆六年(1741)重订,六十年(1795)再次增订,以蒙、满、汉3种文字刊印颁行。共12项,2

  • 梅惹·洛珠嘉措

    清代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高僧。亦作密热·洛珠嘉措。西藏门隅人,门巴族。一说为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之母才旺卓玛之舅父。初在拉萨哲蚌寺研习经典,师从五世达赖,学行卓著,深得器重。在沟通门藏两族文化交流方面具

  • 安抚节度衙催粮文书

    吐蕃敦煌官府文书。见《关于新疆的藏文文献》13. Fr. 67号卷子。系吐蕃安抚节度衙催沙州速送粮谷之信令。内容是:“大臣论拉热、尚来桑于龙年夏季,自节度衙驻所谢德松才发出盖印急信,致函尚达玛尤公:龙

  • 兀者后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窝集后卫。永乐二年(1404)十月,兀者首领义不扎尼等来朝,明廷在其所属之地置此卫,以义不扎尼为指挥同知,罗卜滩咩哥毡为指挥佥事,其地在呼兰河北,小兴安岭以南地区。

  • 小和卓木

    见“霍集占”(25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