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拉萨

拉萨

地名。亦作喇萨、拉撒。藏语音译,意为“圣地”、“佛地”。位于西藏中部,拉萨河中游。西藏自治区首府。古称逻些或罗娑,意为“山羊地”,为吐蕃都城。唐文成公主入藏,奉释迦佛像至此,遂改今名。因全年日照充足,又称“日光城”。城内外有大、小昭寺,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哲蚌寺、色拉寺,药王山,唐蕃会盟碑等名胜古迹,为全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民主改革前,西藏地方政府设此,达赖喇嘛常年居布达拉宫和罗布林卡。历史上历经动乱,最著者有清康熙五十六年(1713)准噶尔策妄阿拉布坦的入扰,乾隆十五年(1750)珠尔默特那木扎勒之乱,光绪三十年(1904)英国侵略军包围布达拉宫,逼签“拉萨条约”等。内乱外患及封建农奴制统治,影响城市建设,直至西藏和平解放前,城内建筑,除布达拉宫及若干大寺外,仅有八角街一条主要街道及城周古老碉房,现市区扩大,由原辖7个县增至11个县。经济发展,有水电站、火电厂及水泥农机、面粉、印刷等厂,大、中、小学、医院、邮电、新闻、出版等大楼。川藏、青藏、拉亚(东)、拉泽(当)等公路交会于此,还建有可供巨型飞机起落的机场,城市面貌日益现代化。

猜你喜欢

  • 寻斯干

    见“撒麻耳干”(2495页)。

  • 成汉景皇帝

    见“李特”(1021页)。

  • 阿贤设

    见“讷都六设”(921页)。

  • 仲父房

    契丹皇族三父房之一。为对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三伯父※耶律释鲁后裔的称呼。连同二伯父※耶律岩木后裔(称※孟父房,因大伯父※耶律麻鲁无后),与诸弟后裔(称※季父房,以阿保机父排行而论)合称※三父房,或皇族三

  • 北地郡

    古地名。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灭义渠戎国后置,辖泾河上游、马莲河、清水河等广大地区,西北以黄河为界。汉元鼎三年(前114)分置安定郡,将泾河上游、清水河划出。原为戎狄居地,秦时有义渠、朐衍诸戎,郡

  • 田甘霖

    ?—1675清代湖北容美司土官。字特云,号铁峰。容美(今湖北鹤峰县)宣慰使※田玄第三子。土家族。兄※田既霖卒,无子,袭容美等处军民宣慰使职。重视教育,创立学宫。吴三桂叛,占其辖地,曾受命。著有《合浦集

  • 旺布

    ?—1742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土谢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一等台吉※巴朗长子。康熙三十一年(1692),父卒,次年,袭札萨克一等台吉。三十五年(1696),扈从康熙帝征准噶尔部

  • 赕物

    东晋及南朝时对一些已归附朝廷的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所征收的租物。据《隋书·食货志》载:东晋、南朝及隋初,对南方“诸蛮陬里洞,沾沐王化者,各随轻重,收其赕物,以裨国用。”但隋文帝即位不久,为了稳定南方民族地

  • 蛮司合志

    书名。清毛奇龄(号西河)撰。成书于康熙朝,共15卷,主要记述明代“自洪武暨崇祯一十六朝二百七十余年之间”湖广、贵州、四川、云南、两广等省土司的沿革、背向,及朝廷剿抚恩威政策的利弊得失等史实,对研究明代

  • 镇东王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五等级封号之一,授龟纽镀金银印。至元二十八年(1291),也先铁木儿受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