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斡鲁朵

斡鲁朵

①契丹、女真、蒙古对“”、“室”的通称。亦作兀儿都、斡耳朵、斡儿多、斡里朵等。“斡鲁”为词干,“朵”为表示复数的词尾。其最原始的意思为“坐垫”、“席子”,后引申为座位、位子、居民点等。至辽代以后,则专指皇帝的居处,含有“”、“殿”、“院”以及“首都”等意。《辽史·营卫志》:“居有宫卫,谓之斡鲁朵”。《金史·国语解》:“斡里朵,官府治事之所”。《元史·后妃表》:“其居则有曰斡耳朵之分”。辽朝各帝单置斡鲁朵:太祖置“算斡鲁朵(弘义宫),太宗置“国阿辇斡鲁朵”(永兴宫),世宗置“耶鲁盌斡鲁朵”(积庆宫),穆宗置“夺里本斡鲁朵”(延昌宫),景宗置“监母斡鲁朵”(彰愍宫),圣宗置“女古斡鲁朵”(兴圣宫),道宗置“阿思斡鲁朵”(太和宫),天祚帝置“阿鲁盌斡鲁朵”(永昌宫)。执政之皇后也有自己的斡鲁朵。耶律大石所建西辽都城号虎思斡鲁朵,意为“有力之都”。此词在辽代也指皇帝或重要皇后私有的户口、兵马等一整套宫卫制度。元朝历代帝后也单独有各自的斡耳朵,太祖、世祖的后妃有四大斡耳朵。诸宫各有资产、人户,领取岁赐、五户丝、江南户钞等收入。成宗、武宗、仁宗、英宗、明宗死后,分设长庆寺、长秋寺、承徽寺、长宁寺、宁徽寺,执掌其斡耳朵事宜。阿尔泰语系各语族均有此词,如《高昌译语》用汉字所标注的明代回鹘语“”读“兀儿都”;《华夷译语》鞑靼馆杂字用汉字标注的明代蒙古语“”读“斡耳朵格尔”,“格尔”,又作“格儿”,意为“房子”或“家”。《女真译语》用汉字标注的明代女真语“皇宫”读“斡儿多哈安博”,“哈安”为“”的同意异译,“”为“房”之意。说明契丹语、女真语、蒙古语中的此词之同音异译,同一语系中之共语,契丹语最初使用,金、元相沿,仅含义有宽窄之不同。 ②金代女真人有以此命名者,如世宗时(1161—1189),河南统军司令史斡里朵因参与宗室完颜可喜谋乱伏诛。 ③白帐汗国建立者。又译斡儿答。蒙古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孙,※术赤长子,钦察汗※拔都兄。初从父西征。约元太祖二十年(1225)父死后,自以才不如弟,推举拔都承袭父封地。成吉思汗死后,于拖雷监国二年(1229)与诸王翊戴窝阔台即汗位。太宗七年(1235),从拔都西征,参与攻掠莫尔多维亚、也烈赞,随右翼进军至孛烈儿(今波兰)。太宗后乃马真称制元年(1242),闻太宗死讯,随弟还师。定宗后海迷失称制三年(1251),与诸王拥戴蒙哥即位。领有拔都分与之咸海东北地方,为白帐汗国,号称左翼,奉拔都为钦察汗国可汗。

猜你喜欢

  • 阿细的先基

    云南彝族古歌(史诗)《诺哲》的第一部分。意为阿细的发展与繁衍。流传于云南弥勒、路南、泸西、邱北等地阿西人(亦作阿细,彝族一支)中。内容包括两部分:(1)开天辟地。讲述天、地、日、月、山、水和人类的产生

  • 湘中记

    书名。又作《湘中山水记》或《湘川记》。晋代罗含撰。三卷。著者桂阳耒阳人,字君章。历官尚书郎、宜都太守、散骑常侍等。内容主要记载湖南省山、水、物产、古迹,共4类,乃湖南之早期志书,后人采之仿之者不少。早

  • 北周文皇帝

    见“宇文泰”(897页)。

  • 俍人

    壮族旧称之一。“俍”原作“狼”,封建统治阶级的侮称。其民称“俍民”,其官称“俍官”、“俍目”,其田称“俍田”,其兵丁称“俍兵”。主要分布在广西左、右江流域土官统治区域。史载见于明朝中叶及清代。明末有“

  • 大乘司徒

    明代世袭藏族僧官。清顺治九年(1652),归诚,仍授原职。颁给印信一颗,无号纸,住牧四川雅州府(治今雅安县)城外宏化寺。不管地方番民,未认纳税银粮马。嘉庆(1796—1820)间,张世禄任大乘司徒时被

  • 额林哈毕尔噶山

    清代新疆山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等书。《新疆识略》作额林哈必尔罕山。或作叶林哈毕尔戛山。属天山山脉。即今新疆沙湾、乌苏等县南之依连哈比尔尕山。

  • 青龙河

    河流名。滦河支流。位于内蒙古昭乌达盟。发源于喀喇沁左翼旗西之吉尔岱山。会布喇图河、陶金图河,南流会汤图河,西北流入滦河。清代迄今,沿河为蒙古族游牧之地。

  • 乐景涛

    见“木荣嘎”(257页)。

  • 珠巴

    藏语音译。西藏贵族家族之一。居拉索宗东北藏布江畔,为达布地区望族。家族成员于清雍正三年(1725)开始出现于西藏政界。乾隆十六年(1751)收回被珠尔默特那木扎勒没收之庄园。珠巴格桑于二十九年(176

  • 卡芒吾居·噶桑勒谢

    清代青海夏琼寺高僧。藏族。出生于甘都塘相拉卡。7岁于拉吉寺从其叔意希噶桑堪布出家为僧。9岁入夏琼寺学习诵经。13岁入讲经院。15岁由阿旺索南堪布授沙弥戒。22岁由阿旺奥赛堪布授比丘戒。奉密宗堪布意希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