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旧唐书

旧唐书

纪传体断代史书。原名《唐书》,欧阳修等《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用今名。通常题五代后晋刘昫(888—947)撰,实出于张昭远、贾纬等人之手。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书成于后晋出帝开远二年(945)。记唐21帝290年(618—907)间历史,保存较多原始资料,为研究唐史必修之书。纪传志中包含不少民族史内容,反映了周边诸族与唐王朝的交往及在朝廷任职之少数民族文人武将史迹。并专立列传6卷,分别叙述突厥、回纥、吐蕃;南蛮及西南蛮之林邑、婆利、盘盘、真腊、陀洹、诃陵、堕和罗、堕婆登、东谢蛮、西赵蛮、牂牁蛮、南平僚、东女国、南诏蛮、骠国;西戎泥婆罗、党项羌、高昌、吐谷浑、焉耆、龟兹、疏勒、于阗、天竺、罽宾、康国、波斯、拂菻、大食;东夷高丽、百济、新罗、倭国、日本;北狄铁勒、契丹、奚、室韦、靺鞨、渤海靺鞨、霫、乌罗浑等的地理环境、政治状况、风俗习惯及与唐廷关系等。其中有关突厥、回纥、吐蕃等族的史料尤为详尽。是研究唐代民族及民族关系史的重要书籍。初刊于北宋咸平三年(999)。但欧阳修《新唐书》行世后,此书流传渐稀。明嘉靖闻人铨以宋残本互补重刻,复得流传。有清代武英殿本、浙江书局出版点校本。另有清罗士琳等《旧唐书校勘记》及《旧唐书逸文》、赵绍祖《新旧唐书互证》、沈炳霞《新旧唐书合抄》、王先谦《新旧唐书合抄补注》等,可供参考。

猜你喜欢

  • 沃衍

    见“耶律资忠”(1319页)。

  • 腊撒长官司

    明代云南土司名。麓川故地。明朝“三征麓川”时,兵部尚书王骥于正统七年(1442)令其把总况本驻守,后升为长官司,治所即今云南陇川县西北腊撒。况氏以“况”字不吉祥,遂改姓盖,遂为盖氏世袭。清初废为勋庄。

  • 迪化

    清代和民国新疆地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等书。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清初为准噶尔部库木诺雅特游牧处。乾隆二十年(1755),平准噶尔时内属。二十五年(1760),设同知。二十八年(17

  • 留哥

    ①见“耶律刘哥”(1311页)。 ②见“耶律留哥”(1318页)。

  • 岱青巴图尔

    见“康济鼐”(2102页)。

  • 龙种

    吐谷浑良马名。南北朝、隋、唐时传说在青海湖培育的一种骏马。史载,每逢冬季青海湖结冰后,吐谷浑人即将良种牝马置于湖中小山(海心山),翌年春,马皆有孕,所产马驹,号为“龙种”。隋大业五年(609),炀帝曾

  • 蕃学

    西夏学校之一种。景宗元昊于天授礼法延祚二年(1039)建。以谟宁令(天大王)野利仁荣主其事,将《孝经》、《尔雅》、《四言杂字》译为蕃语,用蕃文(西夏文)书写,教授学生。学生皆选自蕃、汉官僚子弟。学成后

  • 陀满

    即“駞满”(1554页)。

  • 俄布

    藏语音译,意为“头人”。解放前四川甘孜麻书藏区地方基层组织之头人。为世袭村长。一般每村1—2人。个别村有4人者。主管全村事务,每年每人需有两个月到保证公署值班,自备伙食,无报酬。领有一定数量的耕地、“

  • 毛难

    毛南族旧称。又作“冒南”。起源于宋以后的地名或族名“茅滩”、“茆滩”、“茅难”。分布于庆远府恩恩县(今广西环江)。无文字,操毛南语。信仰多神。以农耕为主。是毛南族的直接祖先。参见“毛南族”(3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