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涟
蒙古族喝的肉汤。出自《蒙古秘史》,蒙古语音译,同书亦音译作暑冽。《华夷译语》、《鞑靼译语》等译作书连。在茶叶传入蒙古之前,或在缺乏茶叶的情况下,蒙古族除了饮用奶、酸奶和奶酒之外,亦饮用肉汤解饥渴。《蒙古秘史》载,成吉思汗每天早餐都进肉汤。自茶叶传入之后,亦用肉汤煮茶饮用。萧大亨《夷俗记》云:“肉之汁即以煮粥,又以烹茶,茶肉味相反,彼亦不忌也”。但同时蒙古族又创造了奶茶,并日益成为蒙古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平时,也用肉汤解饥渴,或煮粥做面条等,不随便废弃。
蒙古族喝的肉汤。出自《蒙古秘史》,蒙古语音译,同书亦音译作暑冽。《华夷译语》、《鞑靼译语》等译作书连。在茶叶传入蒙古之前,或在缺乏茶叶的情况下,蒙古族除了饮用奶、酸奶和奶酒之外,亦饮用肉汤解饥渴。《蒙古秘史》载,成吉思汗每天早餐都进肉汤。自茶叶传入之后,亦用肉汤煮茶饮用。萧大亨《夷俗记》云:“肉之汁即以煮粥,又以烹茶,茶肉味相反,彼亦不忌也”。但同时蒙古族又创造了奶茶,并日益成为蒙古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平时,也用肉汤解饥渴,或煮粥做面条等,不随便废弃。
?—1368元朝大臣,字尚文。唐兀氏。官陕西行台监察御史。至正五年(1345)擢为内台御史。数劾丞相别儿怯不花不可为相,因出为佥浙西道廉访司事。十一年(1351)迁广西道肃政廉访使。次年,红巾军攻克潭
唐代南诏地方行政区划名。为“十睑”之一。近人研究认为应作“太和睑”,因治所在太和城(今大理旧县城南十五里太和村),系南诏首府,王直接统辖,设官治理。参见“十睑”(8页)。
?—1688清朝将领。满洲正红旗人。纳喇氏。兵部尚书噶达浑之子。顺治十四年(1657),袭父一等轻车都尉世职,为王府长史。康熙九年(1670),任正红旗满洲都统。十四年(1675),授镇安将军,驻防河
清初汉族农民等或自动或被逼献地投于八旗下,其所带地亩称投充地。入关之前,已有带地投充者。顺治(1644—1661)初,圈地令颁布后,北京周围各州县民带地投充者甚多。所带地亩,少者数亩,多则数顷,合计3
参见“附邻”(1259页)。
清代新疆地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等书。又作哈尔噶里克。《清史稿》作哈哈里克。原为清朝叶尔羌办事大臣所属城南回庄,设有五品阿奇木伯克。光绪九年(1883),置叶城县,隶莎车府。即今新疆塔里木盆地南
古水名。今多认为《魏书·乌洛侯传》之完水,即两唐书《室韦传》之望(室)建河。然所指有说即今额尔古纳河,或说是额尔古纳河与黑龙江;有说为今黑龙江上、中游的古称,或说仅指黑龙江上游;一说为今嫩江上游支流甘
1839—1893清朝大臣、史学家。江苏吴县人,字陶士、号文卿。同治(1862—1874)年间中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出督湖北学政,历典陕西、山东乡试,继迁侍读,视学江西。光绪七年(1881)任内阁
简称“其美”。藏语音译,意为“不生不死”。解放前西藏牧区一种牧租形式。封建牧主把一定数量牲畜交给牧民放牧,此后不管领放的牲畜生与死,每年得按原领牲畜头数收租,世代不变,故称。牧主经常将老弱病畜强迫放给
?—1432明代撒里畏兀儿首领。又译散西思。明洪武四年(1371),任曲先卫指挥同知。永乐二十二年(1424),因与安定卫指挥哈三之孙散哥劫杀朝使,遭都指挥李英攻击,逃遁。宣德(1426—1435)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