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朋勐

朋勐

傣语音译。即全勐议事会。旧时西双版纳勐笼土司的一种较原始的民主议事会组织。除※“朋贯”(贵族议事会)的官员等参加外,还有叭管勐(陇、播的地区头人)、召火西(火西的头人)、村寨头人、陶格(乡老)和村寨群众代表参加。会议不定期举行。正副议事会长由与会者协商任免,具有全勐最高权力。主要职责是:征询对召勐(土司)世袭继承的意见;讨论通过非世袭召勐的人选;审查召勐的婚姻和离异;决定各※火西※波郎及村寨头人之任免;决定与外勐建立友好联盟关系;讨论与外勐宣战、媾和或投降问题;朋贯决定的事项在执行中遭到群众反对后进行复议。国民党统治时期,由于苛捐杂派繁重,亦经常开会研究对策,提出要求减免的理由,或决定进行集体对抗。

猜你喜欢

  • 裳人

    古族名。《新唐书·南诏传》、《元史·地理志》等作“汉裳蛮”。唐初居于铁桥(在滇西北,《蛮书》云其距剑川三日程),处于吐蕃和南诏之间。史称其“本汉人部种”。着汉服,唯头缠五色锦,亦渐染当地民族风俗。贞元

  • 统墓店站

    元代驿站名。大都(今北京)至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西路驿道与中路驿道的分道处所设之站。由怀来西行,过狼居西山(今狼山)至此,即今土木堡镇,亦称统墓,因店北旧有统军墓而得名。驿路至此折向北,

  • 烧包袱

    赫哲族旧时祭祖仪式。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过去赫哲人每逢旧历年除夕,均给死去的先人烧纸,俗称烧包袱。民间认为,是夜死者灵魂回家,晚辈要送其零花钱和食物。烧纸在垃圾堆或灰堆旁,下放茅草,将

  • 真寂寺

    俗称石窟寺。契丹王朝时期所建佛寺。位于上京城(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东南峡谷中。上京为契丹国都,亦是契丹民族发祥地。寺建于天祚帝乾统九年(1109)。现契丹原寺已湮,凿于桃石山下50米高处的石窟至令

  • 百粤

    参见“百越”(747页)。

  • 西堡长官司

    土司名。元属普定路,隶云南。明初属普定府,后改为安顺州,隶四川。洪武十九年(1386),置长官司,治所在今贵州六枝县北。仡佬族多居于此。明洪武十五年(1382),仡佬族聚众1万5千余人攻普定。二十六年

  • 夸兰大

    满语音译。亦作夸兰达。清初执行某一军事任务时所委任的临时带兵官。授纛。其衔相当于甲喇章京(参领),但待遇则不如;时人也以此名尊称“库主事”(文职正六品)。满语“夸兰”,原喻指“军营”、“庭院”或“库场

  • 杨守素

    西夏大臣。夏景宗李元昊谋士,参予西夏建国大业。元昊继位,改宋明道元年(1032)为显道元年,三年,上书元昊改元开运。天授礼法延祚元年(1038)十月,正式为无昊筹备称帝,建大夏国,任朝臣。二年十二月,

  • 永宁宣抚司

    元明四川彝族土官署名。元至正中(1341—1368)改永宁路置。治所在今四川叙永县西南。明洪武四年(1371),土官宣抚使归明,改为永宁等处军民安抚司,移治今叙永县永宁河东。七年复升宣抚司,秩正三品。

  • 海陵柔妃

    见“耶律弥勒”(13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