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段氏

段氏

鲜卑族一支。源出东胡。以部为氏。属东部鲜卑,世居辽西。三国魏青龙三年(235),鲜卑联盟瓦解后,逐渐兴起,自成一部。西晋时势力渐盛,有部众3万余户,拥兵四、五万,疆域最广时西接渔阳(今北京密云县西南),东界辽水(今辽宁境内辽河)。首领※段务勿(目)尘臣属于晋,以战功,于惠帝太安二年(303),封辽西公。怀帝永嘉四年(310),进封大单于。子段疾陆眷(段就六眷)袭爵。六年,破汉国石勒于襄国(治今河北邢台),结盟而还。疾陆眷死,段部内讧,从弟段末柸杀段涉复辰,败段匹磾,自立为单于,自称幽州刺史。后历传段牙、段辽。连年与慕容部、后赵攻战。东晋成帝咸康四年(338),为慕容皝及后赵石虎联军所败,失城40余,弃都城令支(治今河北迁安县西),奔密云山,部众2万余户被徙于司、雍、兖、豫4州。弟段兰投宇文部,后归附后赵,领鲜卑5000人屯令支。穆帝永和六年(350),子段龛立,乘后赵内乱之机,率部南徙,东据广固(治今山东益都县西北),自称齐王。后附晋,封齐公。十二年,为前燕所败,归降,次年被杀,部众3000余人被坑。余众后多与汉人同化。另,晋太康年间(280—289),慕容氏吐谷浑率部西迁时,段氏之一部随从徙今甘肃、青海一带,后成为吐谷浑国诸部之一。

猜你喜欢

  • 己珍蒙

    渤海王国官员。文王大钦茂时官云麾将军。唐开元二十六年(738,日本天平十年)受命为聘日副使,适因南海风阻,取道渤海归国之日本朝唐使者平群广成至,遂与大使若忽州都督、忠武将军胥要德于翌年分乘两船赴日兼护

  • 迪化

    清代和民国新疆地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等书。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清初为准噶尔部库木诺雅特游牧处。乾隆二十年(1755),平准噶尔时内属。二十五年(1760),设同知。二十八年(17

  • 苗刀

    苗族男子的佩刀。男孩初生时,三朝秤若干重,即以如数的铁用火炼之。埋入土中。每年生辰取出再炼而复埋之。至15岁,将埋土中之铁取出打制成佩刀,谓之苗刀,最为锋利。用为杀伤武器。

  • 火主

    萨满教神灵之一。亦称火神。旧时流行于今内蒙古和黑龙江省境内的鄂温克、鄂伦春族地区。鄂温克人尤崇敬火,认为主宰火的是神,它是一位蓬发老太太。每户的火主即他们的祖先,火主死掉这户就要绝根,故生火后不能让其

  • 苦兀

    见“苦夷”(1330页)。

  • 格桑南杰

    ?—1792清代西藏喇嘛噶伦。藏族。乾隆四十四年(1779),继格桑丹增南杰任喇嘛噶伦,负责大昭寺修复工程。次年,参加六世班禅贝丹益希致祭灵塔仪式。故后仅称其为喇嘛噶伦,不称名。五十六年(1791),

  • 思可法

    1285—1370元代云南“麓川王国”首领。又作思可发。原名刹远。傣族。其地原为勐卯部,元初建麓川路(今陇川、瑞丽、遮放地,治瑞丽)。后至元六年(1340),麓川路军民总管府总管罕静法卒,无嗣,被迎立

  • 执手礼

    ①契丹帝王奖谕将士的一种礼仪。《辽史·国语解》称:“执手礼,将帅有克敌功,上亲手慰劳;若将在军,则遣人代行执手礼。优遇之意。”对于亲近的外国首领,在特殊情况下亦可用此礼。《太宗纪》载,天显十一年(93

  • 必勒格

    蒙古语音译。意为“智者”。一说为突厥语官号,亦用作突厥系可汗的称号,汉译“毗伽”,意为“妙手”;一说系唐兀主的称号“杯禄汗”、“不儿罕”的异文,意为“佛”,亦即满族贵族尊号“贝勒”之对音。传入蒙古后,

  • 穹咧

    见“花蓝瑶”(99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