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汪什代海千户部落

汪什代海千户部落

藏族部落名。亦称汪什代克族、下汪什代海族。在青海省海北天峻县内。“环海八族”之一。为海西最大藏族部落,有千户、副千户及下辖18个百户。原为黄南鲁本族之一支,住黄河南岸同德羊直乃海散木地方。首领为哇洛,因常渡河抢掠海西蒙古族,清朝派兵征之,后驻牧于今共和县倒淌河一带,部分居阳山称“宁果尔”;部分住阴山称“世木果尔”。后“宁果尔”部投果洛,率众迁兴海地区,遂成上汪什代海部落;“世木果尔”部由哇洛率领迁海西与蒙古交错杂居,被称为下汪什代海。道光三年(1823),西宁办事大臣武隆阿授头人哇洛以千户执照。后黄河沿岸一带藏民迁至天峻县,形成诸小部落,受汪什代海千户管束。后千户绝嗣,以黄河南蒙古亲王亲戚完托入赘承袭。1935年,马步芳于青海地区划分保安区,以汪什代海为第十一保安区,华布藏任保安旅长和千户。下辖环仓、厄化、夏日果、阿日沟、拉果什结、扎查、沙年、特哈、花什江、尕雪、年乃亥、莫合欠、莫合穷、那格扎、多巴娘娃,块日寺、多巴索玛、郭那18个百户部落。部内有阿汉达勒寺、扎查寺、郭那寺3座寺院。

猜你喜欢

  • 天瑞

    五代十国时期云南大长和国国王郑仁昊年号。起止不详。

  • 喀尔喀蒙古

    喀尔喀河两岸蒙古各部的总称。明代为达延汗六万户之一,属左翼。分12部,居河东者为内喀尔喀五部,又称内五鄂托克喀尔喀;居河西河者为外喀尔喀七部,又称外七鄂托克喀尔喀,内五部为达延汗第五子阿尔楚博罗特属部

  • 完颜守绪

    1198—1234即金哀宗。史亦称金义宗。初名守礼,又名宁甲速。女真族。完颜氏。宣宗※完颜珣第三子。泰和(1201—1208)年间,授金紫光禄大夫。至宁元年(1213),进封遂王,授秘书监,改枢密使。

  • 百粤风土记

    书名。广西风土志。1卷。明谢肇淛(字在杭,福建长乐人,汉族)撰。是书为其在广西右布政使任内所作。成书于明天启二年(1622)九月。因广西古属百越地,故名。内容记广西山川、物产、民族、社会、历史等,所记

  • 甲本

    藏语音译。意为“百长”。①旧时原西藏地方政府藏军官,次于※如本,略似连长,贵族平民皆可充任。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规定,如本之下设甲本2名,每甲本领兵125名。俸银年20

  • 达赖喇嘛十三世

    见“土登嘉措”(70页)。

  • 阿尔布巴

    ?—1728清代西藏地方政府官员,本名阿尔布巴·多吉杰布,又称贝子阿沛·多吉杰布,藏史一般称噶伦阿沛。西藏工布人。藏族。拉藏汗执政时,任噶伦,总理政务。康熙五十六年(1717),准噶尔部策妄阿拉布坦侵

  • 冯素弗

    ?—414十六国时期北燕将领。长乐信都(治今河北冀县)人,一说出于鲜卑。北燕创建者※冯跋弟。初附后燕慕容熙,为侍御郎。以熙为政暴虐,为避祸,徙龙城(今辽宁朝阳)。后燕建始元年(407),随兄起兵攻杀熙

  • 阿巴岱汗

    明代蒙古外喀尔喀领主。土谢图汗部始祖。孛儿只斤氏。※达延汗子※格哷森扎孙,诺诺和(伟征诺颜)长子。万历十五年(1587),至土默特归化城(今呼和浩特)谒见第三世达赖喇嘛,呈献貂皮、帐幕、币帛、牧畜等数

  • 海忠

    清朝官员。满洲正红旗人。字靖堂。道光六年(1826),任承德府知府,逾4年,擢热河兵备道。著有《承德府志》8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