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沃沮

沃沮

①古族名。来源于古※貊族。《后汉书》等有传。有东(亦称“南”)沃沮、北沃沮之分(一说东沃沮即沃沮,包括南、北沃沮)。旧据《辽史》多认为在今辽宁海城县一带;今一般据《后汉书》等称,其“在高句骊盖马大山之东,东滨大海;北与挹娄、夫余,南与貊接”,认为东临日本海,西以朝鲜狼林山脉东麓及中国延边地区为界,南达元山市北,北至中国吉林省珲春县境与挹娄为邻(一说北有兴凯湖以南地)。西汉武帝前,臣属卫氏朝鲜。汉元封三年(前108)武帝灭朝鲜后,置郡设县,其地为玄菟郡辖境的一部分,玄菟郡治所初就置于沃沮城(今朝鲜咸镜南道咸兴附近)。因部族弱小,高句骊兴起后不久即被兼并:《三国史记》载,高句骊始祖东明王十年(前28)灭北沃沮,并以其地为城邑;大祖大王四年(公元56)取东沃沮地为城邑,拓境东至沧海(今日本海),南至萨水(今清川江)。后逐渐被高句骊族同化(一说北沃沮后与勿吉融合形成号室靺鞨,即靺鞨号室部)。地宜五谷,人善种田,农业生产已相当发达。产貊布,有鱼、盐等土特产品。人质直强勇,因少牛马,习于“持矛步战”。衣、食、住、行和语言等,与高句骊族类同。社会内尚“无大君长”,只邑落“各有长帅”。流行死者遗骨“举家皆共一椁”葬俗。 ②见“窝集部”(2297页)。

猜你喜欢

  • 玩斋集

    书名。元贡师泰(1298—1362)撰。10卷,拾遗1卷。作者宣城(今属安徽)人,字泰甫,号玩斋。少承其父贡奎家学,又从吴澄受业,复与虞集、揭傒斯等同游。文章具有源本。累官监察御史,吏部、兵部侍郎,礼

  • 蒙古八旗

    见“八旗蒙古”(30页)。

  • 掩㴲水

    古水名。一作施掩水、淹㴲水、淹滞水、淹水、奄利大水,《三国史记》作盖斯水。传说夫余始祖东明和高句骊始祖朱蒙出逃至此水,鱼鳖浮水面成桥,使其得渡。而朱蒙和东明逃往地一南一北,相隔千里以上,

  • 窝朗

    佤语音译。旧时云南西盟佤族地区对村寨首领的称谓(有人认为在地缘性村寨产生以前原有氏族或家族之长)。一般由最早建立村寨的氏族或家族中推举产生,若同时由几姓建寨,则通过杀鸡打卦产生,后世代相承。负责管理村

  • 乌鲁古

    契丹语官名。又译作“乌鲁骨”。一说源于突厥语“邬落”(“驿马”之意)。掌群牧。一说会同元年(938)后改为“群牧使”。女真立国,仍设是职。《金史·百官志》称:“乌鲁骨之下有扫稳脱朵,……皆踵辽官名也。

  • 宣简皇后

    ?—933姓萧,小字岩母斤。契丹族。遥辇氏宰相剔剌之女,部落联盟军事首领※撒剌的(德祖)妻,为契丹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生母。生五子,阿保机为长子。唐哀帝天祐四年(907)正月,阿保机燔柴告天,称皇帝后

  • 窟合真

    即“库合真”(1109页)。

  • 桑格

    ?—1699清朝将领。满洲正白旗人。喜塔拉氏。侍郎库礼子。顺治末,任三等侍卫。康熙六年(1667),擢一等侍卫,后授护军统领。十三年(1674),耿精忠叛应吴三桂。奉命赴江西,参赞定南将军希尔根军务。

  • 临潢府故城遗址

    即辽上京。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南2里处。神册三年(918)建京城,初名皇都。会同元年(938),改为上京临潢府。在辽国军事、政治、经济上占有重要地位。解放后,经考古工作者考察,查清故城的规模和街道

  • 秃鲁花

    又译“秃鲁华”、“睹鲁花”、“秃儿合黑”等。指蒙元怯薛(护卫军、禁卫军)中的散班。宋嘉泰四年(1204),成吉思汗用兵乃蛮部前始置,设秃鲁花70名。开禧二年(1206),蒙古建国后,增至8千名,取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