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沙俄霸占伊犁

沙俄霸占伊犁

帝国主义侵华罪行之一。清同治三年(1864),伊犁各族人民因不满清朝政府统治,举行起义,次年攻取惠远等城。沙皇政府乘伊犁局势混乱,于七年(1868),派兵进驻巴克图、博罗呼济尔和特克斯河上游,侵袭博尔塔拉北部哈布塔盖卡伦和伊犁西境春济卡伦等地。并要求伊犁苏丹允许俄商“自由出入”伊犁,交还从俄占区逃出的中国哈萨克族牧民。伊犁苏丹坚决拒绝,并对其多次入侵提出抗议。九年(1870)五月,因沙俄“猎户”数人非法侵入特克斯地区被俘杀,沙俄政府恣意扩大事态。土耳克斯坦总督考夫曼命七河省省长兼司令科帕尔斯基出兵夺占进入伊犁交通要道穆扎尔特山口、赛里木湖和博尔塔拉一带。次年三月二十六日,借口哈萨克阿勒班部首领塔札别克率众逃往伊犁为由,分两路武装入侵:沿伊犁河北东犯马扎尔;进攻伊犁河南的克特缅山口。伊犁各族人民奋起反抗,于克特缅村、清水河子等地痛击侵略者,因力量悬殊失败。五月十四日,俄军夺取绥定城。继向巴彦岱进军。伊犁苏丹艾拉汗投敌,并亲自引导俄军进入宁远城(今伊宁)。俄军占领伊犁两月后,始将情况转告清朝政府总理衙门,佯装催促清廷前往接收。当清政府遣伊犁将军荣全抵塔城时前往接收,沙俄又制造借口,蓄意拖延,企图长期霸占,并与侵入南疆地区之阿古柏反动政权相勾结。在其占领伊犁期间,沙俄将伊犁原有行政建置全部废除,令少校一名,充当最高军政长官;又于宁远、博罗布尔噶苏、海努克和绥定,分设俄官4名管理,将其划归七河省;派遣大批军队驻屯,对伊犁各族进行残酷镇压和掠夺。为强化统治,还强迫各族改换居地,不准互相往来,限制和阻挠清政府派官员进入伊犁地区。光绪元年(1875),清廷为驱逐阿古柏势力出新疆,命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统兵西征。清政府的行动,使沙俄殖民者深为恐慌,暗中派人为阿古柏撑腰。三年(1877),阿古柏败亡,清廷要求俄国交还伊犁,并于第二年遣崇厚到俄国交涉。崇厚在沙俄压力和讹诈下,擅自在沙俄泡制的《里瓦几亚条约》上签字。按照条约,俄国在归还伊犁时,中国须将霍尔果斯河西特克斯河流域及斋桑湖东、哈巴河等地大片领土割给俄国;赔偿兵费500万卢布(合白银280万两);开放松花江,准俄商航行至吉林伯都讷贸易,俄国商人在新疆蒙古享有免税贸易权利。清朝政府鉴于全国人民的反对,拒绝批准该条约,并于六年(1880)重派曾纪泽出使俄国进行交涉。沙俄最后迫使清朝签订《中俄伊犁条约》。依据条约,俄国虽宣布于次年将伊犁送还,但仍从中国勒索了大量赔款,攫取许多特权,割取特克斯河流域一带土地。

猜你喜欢

  • 永㥣

    清宗室。字嵩山。满族。爱新觉罗氏。康修亲王崇安之子。袭镇国将军。爱好诗文,善书法。诗宗盛唐,书法赵文敏。晚年独居一室,不与人接,诗多散佚。

  • 悦代

    见“悦伐大那”(1927页)。

  • 布侬

    壮语音译,意为“侬人”。部分壮族及少数布依族自称。分布在今云南文山,广西左、右江流域及贵州册亨县境内。多姓侬,北宋※侬智高起义失败后,部分改为赵姓、许姓,余去人字旁而为农姓。今广西、云南之布侬统称壮族

  • 喀喇库里

    即“哈喇池”(1637页)。

  • 旧察津毕其格

    明代西蒙古法规。亦称《旧卫拉特法典》,以别于1640年的《蒙古卫拉特法典》(《察津毕其格》)。法典全文已失传,现仅存8个片断,载帕拉斯《蒙古民族历史资料集》。据其内容,史界一般认为制订于瓦剌四部(即四

  • 陇寿

    ?—1525明代四川芒部土官。彝族。初为土舍,因原土知府绝嗣,作为亲支应袭,与庶弟陇政及兄妻支禄争权,仇杀不已。为芒部僰蛮首领阿又磉所乘,倡乱流劫,直至正德十五年(1520)始平。时奉镇巡官命护印。嘉

  • 元景安

    ?—577北魏、东魏、北齐大臣。河南洛阳人。鲜卑元氏(拓跋氏)。※拓跋什翼犍五世孙,大司农卿元永子。少工骑射,善于事人。初为尔朱荣大将军府长流参军,加宁远将军,转大丞相府长流参军。袭父爵为代郡公,加前

  • 庙仓

    蒙古寺庙财产管理机构。负责管理寺庙公共念经收入、施主的布施、化缘所得,包括土地、牲畜及其收益和寺庙的各项支出等。一般设※德木奇主之。下设※尼尔巴,尼尔巴下设翁卜,各有专司。

  • 赵重琮

    ?—1626明代甘肃临洮藏族土司。※赵永子。万历二十五年(1597)父卒后,袭临洮卫指挥使职,兼管卫政、屯务。以原屯政多以常例病民,百姓苦之,遂力革弊政旧习,为众称颂。万历(1573—1620)中,曾

  • 元顺

    495—528北魏宗室。字子和。鲜卑元氏(拓跋氏)。任城王※元澄庶长子。少好学,从师乐安陈丰。淡于荣利,善诗赋,解鼓琴。宣武帝时,曾上《魏道颂》。初任给事中,历太常少卿。神龟二年(519),以父忧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