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卑城
古地名。又作卑沙城、奢卑城,亦省称沙城。高句骊国筑。故址今皆认为即今辽宁省金县东大赫(黑)山(亦称大和尚山)古城;旧仍有二说:或依《辽史》说在今辽宁海城县(即海州);或说在复州(今辽宁复县)境。城以石叠,负山面海,四面悬绝,惟西门可上。唐征高丽,张亮率舟师自莱州渡海,其副将程名振拔此城。
古地名。又作卑沙城、奢卑城,亦省称沙城。高句骊国筑。故址今皆认为即今辽宁省金县东大赫(黑)山(亦称大和尚山)古城;旧仍有二说:或依《辽史》说在今辽宁海城县(即海州);或说在复州(今辽宁复县)境。城以石叠,负山面海,四面悬绝,惟西门可上。唐征高丽,张亮率舟师自莱州渡海,其副将程名振拔此城。
满语音译。“童仆”之意,或作“小厮”。指清代八旗大员中幼年子弟被挑选入宫侍候皇子的小使。待遇低微。其制以京师八旗大员子弟为限,凡年在11—13者皆与选。被挑取者轮日入值,每一皇子身侧,一值凡两人,三四
①(?—1164)金代契丹起义军领袖。霿河猛安人。海陵王正隆六年(1161),因不愿应征从军,随撒入,移剌窝斡等举义反金,转战各地。世宗大定二年(1162)九月,移剌窝
见“冉闵”(564页)。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阿吉河卫。永乐五年(1407)设,《满洲源流考》作阿鲁卫,并说清代有阿鲁河,在吉林城(今吉林市)西南500余里处。
元代蒙古地区之驿站。岭北行省为元明统治集团的“兴王故地”,早在成吉思汗时代,就已有通往内地和西域的驿站,供官吏和使臣往来及运送粮饷之需。至窝阔台汗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正式建立驿站制度,扩大驿站的路线
参见“西原蛮”(698页)。
唐代党项羌部落名。一作野律氏或野利氏。依部族姓氏命名,属党项八部之一。今人考证其原居地在今青海果洛境内黄河岸之蛙色尔地方。
1818—1876清朝大臣。满洲正红旗人。瓜尔佳氏。字博川,号文山。道光进士。咸丰五年(1855),以巡防出身,由员外郎加知府衔,验收海运漕粮有成绩。后官副都统、侍郎。十年(1860),授左翼总兵。时
官名。唐置,节度使衙门所属牙将。宋雍熙二年(985),党项首领李继迁入据银州,预署官职,设左、右都押牙,掌军法,亦参与军机。李德明在位时亦设。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十二宫下均设抹里。查刺土邻为辽道宗※太和宫下之一抹里。“查剌”与“土邻皆可单独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