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沙州吐蕃写经呈文

沙州吐蕃写经呈文

新疆出土藏古文楷书手卷。编号第56卷,第18、19两号。系9世纪后期吐蕃在沙州的写经呈文,记吐蕃洛门川讨击使论恐热在沙州下令属下抄写佛经事。文载所抄藏文佛经为《般若十万颂》,共8部,文内并叙及抄经人所应得的口粮减半发给,而参加抄写汉文佛经的80余抄经人及20名校对者之口粮尚未送到,需待口粮运到后另行发放。又载其时新派来的抄写藏文佛经的抄经人。呈文最后请求收文部门签收。此文呈系残卷,对研究沙州吐蕃占领区的佛教发展情况、抄经概貌以及今存大量敦煌抄本汉藏文佛经的由来,均有重要参考价值。英国托玛斯所编《关于新疆的藏文文献》收有其译文。

猜你喜欢

  • 凉山彝族家支制度

    旧时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以父系血缘集团进行统治和自保的制度。大小凉山彝族奴隶社会没有出现统一的、完整的政权组织机构,诺伙(汉称黑彝)家支担当其职能。家支虽残存着氏族组织的外型和某些特点,但实质上已蜕变成奴

  • 觉囊巴·衮噶卓

    1507—1575明代藏族高僧。出生于阿里下部聂氏家族。幼年入甫帕寺,受居士戒,7岁受灌顶,取名贝协当朗巴达多杰,10岁受沙弥戒,13岁赴后藏学修辞学及大小五明,由后藏昂仁返回甫帕寺。18岁受具足戒,

  • 祭卡吉得玛

    旧时蒙古族的祭祀活动。即对所谓“驱邪除恶”的护法女神的一种宗教祭祀仪式。一般在农历正月、四月、七月、十月初十祭祀,祭时将卡吉得玛与她的男伴德木其格拥抱的裸体双身像,俗称欢喜佛像,大的有8尺高,小的有2

  • 特格

    通古斯语音译,意为“住在原地不动”或“在河边住下的人”。旧时鄂伦春人与从事狩猎的鄂温克人对对方的一种称呼,皆不用作自称。鄂伦春人均自称鄂伦春,而称居住额尔古纳河旁使用驯鹿的鄂温克人为特格;使用驯鹿的鄂

  • 鄂宁

    ?—1770清朝将领。满洲镶蓝旗人。西林觉罗氏。大学士※鄂尔泰第四子。乾隆举人。乾隆三十一年(1766),由副都统、侍郎授湖北巡抚,旋调湖南。三十二年,调云南巡抚。任内至普洱(今云南普洱县)办理军务;

  • 吐鲁番厅

    清代新疆官署名。光绪十二年(1886)置。治所在今新疆吐鲁番城。辖鄯善县。有27大庄、19驿站、2卡伦。归镇迪道管辖。札萨克郡王驻扎。1913年改为县。居民4000余人,大多数为维吾尔族,有少数回族和

  • 荒扎

    藏语音译,旧时四川甘孜藏区德格地区对较低一级贵族的称谓。汉称“小头人”。因战功、治绩或受土司殊遇从下级行政人员中超擢。土司封赐给一定的土地,每年需向土司纳贡赋,贡赋的多少视经济状况而定。主要担任“班假

  • 金崖

    ?—433北魏将领。平凉(治今甘肃平凉)人。族属休屠胡(屠各胡)。太武帝神朶元年(428)八月,率部众附魏,拜征西将军。延和二年(433)二月,与安定镇将延普争权构隙,联泾州刺史狄子玉攻普,不克,退保

  • 榆林窟西夏文题记

    西夏石窟题字。在16个洞窟中有47条题记,139行,840余字。为西夏官员、僧人和游人所写。多为墨书,也有刻划文字。有长篇发愿文,供养人榜题和巡礼题款。有年款者3条。内容有供养行愿、朝山礼佛、烧香求福

  • 安禄山

    ?—757唐朝叛将。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南)胡人。初名轧荦山。本姓康,少孤,随母改嫁突厥人安延偃,改姓名安禄山。通六蕃语,为互市郎。以骁勇著称,为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收为养子。开元二十八年(740),以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