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布扔
蒙古佛教僧人中普通的转世者。无封号,亦无权利与地位。有的被请担任僧职就可继续转世,有的虽任寺庙住持,如无人办理转世,其转世亦告停止。
蒙古佛教僧人中普通的转世者。无封号,亦无权利与地位。有的被请担任僧职就可继续转世,有的虽任寺庙住持,如无人办理转世,其转世亦告停止。
见“觉昌安”(1753页)。
宋至清对部分黎族的称谓。最早见于《桂海虞衡志》:“(海南)有黎母山,诸蛮环居四傍,号为黎人,内为生黎,外为熟黎”。指居处接近汉族地区,较早接受汉人经济文化影响,不少能半通汉语,时出与汉人互市,先后归属
新石器时期越族先人居址之一。分布于今浙江杭州湾宁绍平原东部地区。1973年在余姚河姆渡首次发掘。共分4个文化层,最早距今7000年。遗址出土有骨、石、木质的各种生产工具数千件。在第四文化层中发现有米粒
?—999辽代名将。字韩隐。契丹族。为于越※耶律曷鲁之孙。史载其性明敏,外荡内质,不善生产。保宁元年(969),以枢密使萧思温举荐,与辽景宗论政,受器重,妻皇后侄女,命节制西南面诸军。时曾领兵南下援北
1283—1349藏传佛教噶举派噶玛噶举红帽系始祖。藏族。属旺古家族。因修炼气功能单衣御寒,故又名旺古热巴(意为“旺古单衣师”)。《青史》作“昌古”。有时又称多丹扎巴僧格。13岁随洛垂查巴受近事戒。1
见“捕鱼儿海子”(1854页)。
藏语音译,又作囊生。意“家中饲养的”,通常译作“家奴”。旧时西藏属民中的一个等级的称谓。其中绝大多数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没有自营的经济,衣食靠主人供给,得世代在主人家中或庄园内从事各种劳役,主人可将他
※“单于”的全称(1521页)。
瑶语音译,意为“瑶人”。部分瑶族自称。他称“东山瑶”。分布在广西全州、灌阳和湖南零陵、道县。操“勉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
骆越人首领。参见“骆越”(17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