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具税
见“牛头税”(357页)。
见“牛头税”(357页)。
参见“坎儿井”(960页)。
唐时龟兹王白诃黎布失毕之将。贞观二十二年(648),率军5万御阿史那社尔所率之唐军,败退拨换城(今新疆阿克苏县),守城月余,城破与白诃黎布失毕同时被俘,执送长安获赦,仍佐龟兹王归国执政。后降西突厥阿史
金代契丹小字、汉字合璧碑刻。全称“大金皇弟都统经略郎君行记”。王圭、黄应期撰。刻于金太宗天会十二年(1134)十一月四日。碑文刻在陕西省乾县乾陵乡武则天陵前著名的无字碑上。刻文在碑的正中部分,四周环刻
英帝国主义为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而阴谋策划的所谓“中英藏”会议。英国趁辛亥革命初期形势混乱、袁世凯谋求英支持其复辟帝制及俄国默许英在西藏获得特殊利益之机,于1913年10月13日强行举行此会,以图缔结
晋代匈奴官号。为十六王之一。分左右。位在左右奕蠡王(汉代称谷蠡王)之下,左右渐尚王(汉代称渐将王)之上。为单于辅臣。皆由单于子弟充任。
藏语音译,又作塔哇。意为“边缘人”。解放前四川阿坝藏族地区最下层的贫民。一般是因天灾人祸破产或丧失劳动力和牲畜,由外部落逃来的农牧民及少数流落草地的回、汉商贩。居住在寺院周围,逐渐形成几十户,甚至几百
蒙古语音译,意为“班组”、“轮值”、“值勤”、“当番”。为准噶尔掌管喇嘛事务之机构,相当于清代喇嘛旗。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前期,噶尔丹、策妄阿拉布坦先后设有3集赛。噶尔丹策凌为了“兴黄教”、“安众生
地名。位于今黑龙江省牡丹江与松花江汇合地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置。治所在依兰喀喇,即今依兰市。辖域东界密山府,西邻方正县,南连宁安府,北接桦川县。古为肃慎氏地。汉、晋为挹娄地。唐为渤海地。辽为
①(1250—1309)元朝大臣。畏兀儿人。祖籍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武都王※孟速思之子。史称其“性聪强,能传家学”。至元二十四年(1287),从征叛王乃颜,以功,授枢密院都事。被徽仁裕
见“鬓覩”(25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