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特睦格图

特睦格图

1887—1939

蒙文铅字印刷倡导者、出版家、文化普及工作者。清末内蒙古卓索图盟喀喇沁右旗(今昭乌达盟喀喇沁旗)人。蒙古族。汉名汪睿昌,字印侯,日本名古松。出身平民家庭。被喀喇沁右旗亲王贡桑诺尔布收为义子。幼年就读于崇正学堂,由于成绩优秀,被遣赴北京东省铁路俄文学堂学俄语,不久回乡。1906年夏被选送日本东京振武学堂学习,毕业后又转入东京慈慧医科学校学习,在日留学6年回国,行医。1914年贡桑诺尔布任蒙藏院总裁,命为翻译官。后历任庶务科长、典礼司员及北平蒙藏学校教员。专心从事蒙、汉、藏、满文典籍翻译和整理。尤致力于以蒙文铅字代替木刻和石印印刷。试制蒙文铅字,多次未成。1919年制出铜模,铸出蒙文铅字,经过反复试用改进,终在1922年获得成功。1923年创办蒙文书社。印刷蒙文书籍。同年制出满文铅字,1925年复制出藏文铅字。历任班禅照料处长及印经处长、教育部之下蒙藏教育司常务编审、科长,伪满兴安军官学校蒙文教授。亲自翻译、编著、校勘审阅大量蒙汉藏满文历史、语言、文学典籍,与伊德钦编著《蒙文教科书》8册,是为我国蒙古族有本民族文字学校教材之始。出版蒙文书籍数十种,对普及文化知识,卓有贡献。1939年5月2日在乌兰浩特病故。

猜你喜欢

  • 查慕素

    清朝武官。蒙古镶黄旗人。查拉礼氏。世居乌拉特地方。康熙十九年(1680),属护军校随征南大将军赖塔征吴世璠,由广西进云南,破黄草坝,直抵云南城下。又随都统希佛等追敌将军马宝、巴养元等至乌木山,俱有功。

  • 森木塞姆石窟

    位于今新疆库车县城东北约40公里处。“森木塞姆”,维吾尔语意为“细水流出”。现存较重要的石窟有52个,属南北朝至唐代遗存。窟形大部分为支提式窟,毗诃罗窟极少,形制、题材与风格大致与克孜尔石窟相同。窟内

  • 敦崇

    清末学者。满族。姓富察氏。字礼臣,号铁狮道人。别号聱叟、铁石,由笔帖式累官广西思恩府知府。宣统元年(1909),由东三省总督锡良保举为道员。辛亥革命后,赴八里桥投河死。著述甚多,有《左传菁华》4卷、《

  • 玉古尔

    ①清代新疆地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等书。《新疆识略》等作布古尔。乾隆二十六年(1761),设三品阿奇木伯克,隶喀喇沙尔(焉耆)办事大臣。光绪八年(1882),设巡司。二十八年(1902)置县。即

  • 阿泥

    古族名。元明清文献中先后称“斡泥”、“窝泥”、“和泥”、“和尼”、“倭泥”等,皆“哈尼”的同音异写。其族分布极广。天启《滇志·种人》:“阿迷州(开远市)称阿泥”,同书“云南府”:“阿泥井在城北二十里江

  • 女家宴

    蒙古族的旧婚俗。男女结婚,新郎迎亲,女方送新娘骑上骏马走后,女方父母举行一次宴会,为女儿祝福,并称赞女儿的贞德。宴会上一瓮新酒,瓮口覆以皮革,献酒时用新象牙箸刺穿皮革倒出酒来,象征女儿贞洁无瑕。

  • 浩尔畏

    裕固语音译。亦称撂抛子。用皮条或毛绳制成的一种古老的抛石工具。双折一米左右,折处较宽大,有一小兜,放置石块,用臂力抡转绳子,待加速至一定程度时,将绳子的一头松开,即可将石块抛出。放牧时用以抛石驱赶羊群

  • 静州茶上必里溪安乡等二十六族军民千户所

    元代在四川羌族地区设置的土司名。隶松潘岩叠威茂州等处军民安抚使司。设达鲁花赤1员,千户1员。

  • 完颜希尹

    ?—1140女真大字创制人、金大将。女真名谷神,又译作兀室、悟室、胡舍。女真族。完颜氏。完颜部首领之一欢都子。为人深谋多智,从太祖阿骨打征战,屡立功。受阿骨打之命,依仿汉文楷字,因契丹字,合女真语,创

  • 喜隐

    见“耶律庶成”(13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