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玛拉

玛拉

1632—1692

清朝大臣。满洲镶白旗人。纳喇氏。尚书尼堪从子。初袭三等轻车都尉。顺治七年(1650),任户部副理事官,累迁理藩院郎中。康熙十四年(1675),奉命赴蒙古科尔沁、翁牛特、巴林、敖汉、喀喇沁、土默特、扎鲁特诸部调选兵马,协助信郡王鄂札,讨察哈尔部布尔尼。事平,擢通政使。迁礼部侍郎,擢工部尚书。十九年(1680),因不能清整弊端,每巧饰回奏,降五级留任。次年,因建造器用疏忽,革尚书任,留世职。二十四年(1685),以俄罗斯犯边,奉命赴黑龙江侦察,甚奋勉,且谙知雅克萨、尼布楚等地形势,特授副都统衔,参赞军务,助彭春等收复雅克萨城。后于黑龙江督理农务,著有成效。二十七年(1688),授护军统领。二十九年,从征噶尔丹。三十年,以战斗中才能素著,谙练蒙事,特授西安将军。三十一年九月,卒于任。谥敏恪,子玛哈达袭三等轻车都尉世职。

猜你喜欢

  • 卜奎

    见“齐齐哈尔城”(869页)。

  • 山胡

    即“稽胡”(2512页)。

  • 陵丁

    为蒙古王公守陵墓者。例由阿拉特(平民)中指派专人负责陵墓的管理、祭祀、承担祭祀费用,终生从事此役。按墓主生前品级定服役者的数目。《(嘉庆)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751:顺治九年(1652)规定:蒙古亲王

  • 公事钱

    元朝末年官吏勒索财物的名目。见“撒花钱”(2492页)。

  • 军户

    ①东晋、南北朝时,士兵及其家属的户籍名,因隶属于军府,故称。或称府户、兵户、营户。其子弟世代为兵,终身服役,除作战外,还要承担戍守、种公田、运输、修建等,社会地位低下,境遇惨苦,非经放免,不得脱籍。亦

  • 二人台

    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地方戏曲剧种。亦称“蒙古曲儿”。原由一旦一丑表演,故名。流行于内蒙古西部及临近的山西北部、河北张家口一带。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小戏。由本地民间流行的爬山调与蒙古族及汉族民歌结合

  • 罚爽

    唐代南诏行政衙署名。为中枢※九爽之一。“爽”相当于中原王朝的“省”或后来的“部”。据《新唐书·南蛮传》载:“罚爽主刑”,即主管刑狱、法律、诉讼事务,类似中央王朝的刑部。主官由军政高官※清平官、※酋望、

  • 班里

    见“缚喝”(2416页)。

  • 崇彝

    约1862—1930清末民初蒙古族学者。字泉孙。蒙古正蓝旗人。自幼好学,博及经史,尤熟谙掌故。光绪朝,累官至吏部文选司郎中。著有史学笔记《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记载清道光、咸丰以来直至20世纪30年代北

  • 扫花

    即“撒花”(24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