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苍
明代藏区古地名。又作答藏、思达藏、达苍。今之吉隆。永乐十一年(1413),明中央政府封其地政教首领南渴烈思巴为※辅教王。南渴烈思巴为萨迦派后裔,其曾祖在元代曾尚长公主,封白兰王,并以达苍为基地发展势力,保留了萨迦派的部分实力。
明代藏区古地名。又作答藏、思达藏、达苍。今之吉隆。永乐十一年(1413),明中央政府封其地政教首领南渴烈思巴为※辅教王。南渴烈思巴为萨迦派后裔,其曾祖在元代曾尚长公主,封白兰王,并以达苍为基地发展势力,保留了萨迦派的部分实力。
契丹语,意“赤娘子”,为对传说中女祖的称呼。辽道宗清宁四年(宋仁宗嘉祐三年,1058),奉使契丹的宋吏王易于《燕北录》中记:“赤娘子者,番语多呼谓之掠胡奥。俗传是阴山七骑所得黄※ (潢)河中流下一妇人
见“宣武灵太后”(1747页)。
参见“毕约”(755页)。
书名。蒙古医学著作。清末内蒙古医师龙日格丹达尔用藏文写成。262页,木刻本。是诠释《兰图布》的古奥难词的词书。与所著※《四部医典诠释》及※《四部医典诠释·诃子串珠》同为蒙古医学中的知名之作。
见“引者”(399页)。
唐代北方诸族对唐天子之尊称。始自太宗李世民。贞观二十年(646),薛延陀汗国亡,铁勒诸姓谒太宗于灵州,请置汉官。九月,诸部首领共上天可汗尊号。时北方诸族皆敬天,称天曰“腾格里”;其首领称“可汗”,故上
亦称契汗、唾契汗。魏晋南北朝时期河西鲜卑之一支。初为部落名,后以为氏。居罗川(今青海湖东),与罗川北之鲜卑乙弗部相近,风俗也同,其地多狼。早在南凉秃发乌孤继立前,即臣属于秃发鲜卑。南朝刘宋永初二年(西
见“女真海龙摩崖”(148页)。
见“贵由”(1653页)。
清代亲近皇帝的卫军、禁兵。嘉庆《清会典事例》卷871载:“亲军,系龙骧宿卫”。龙骧,当指天子之下矫健之兵,如龙之腾骧;宿卫,指其职责,宿卫殿廷。其制,于上三旗(镶黄、正黄、正白)满洲、蒙古内,每佐领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