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罗桑益西

罗桑益西

1663—1737

即五世班禅。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领袖。藏族。生于后藏托嘉竹仓(今西藏南木林境内)。索朗旺扎之子。4岁被迎至扎什伦布寺坐床,拜格西罗丹为师。10岁能写作。16岁到拉萨,承五世达赖罗桑嘉措授沙弥戒,赐名罗桑益西,受大威德金刚灌顶,返扎什伦布寺就任大法台。同年再赴拉萨,在达赖座前聆听法要,拜噶觉苏朗为大经师,益得深造。二十四年(1685),从多吉尊巴受灌顶,从根却吉村受比丘戒。二十七年(1688)、三十三年(1694),两次受诏入京弘法,均未成行。三十六年(1697),在朗卡子宗主持确认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为之授沙弥戒,赐法名。四十五年(1706),六世达赖被废,卒于解送北京途中,遂又为拉藏汗所立意希嘉措授戒、命名。五十二年(1713),清康熙帝封其为“班禅额尔德尼”,赐金册、金印,受命助拉藏汗管理西藏事务。自是,“额尔德尼”正式成为历代班禅的称号。五十六年(1717),蒙古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侵扰西藏,为防止及缓和准军的破坏,他亲临拉萨调处,未果。五十九年(1720),赴布达拉,为七世达赖授沙弥戒与比丘戒,赐名。雍正六年(1728),以调解卫藏两军冲突有功,受命治理杠巴拉山以上,杠德士雪山以下(今后藏拉孜、昂仁、彭错林等地)。选派显密皆通者入京弘法。勤奋著作,广度僧伽,受比丘戒者达16000余人,受沙弥戒者13000余人,善知识者4000余人。乾隆二年(1737)圆寂,灵骨存于扎什伦布寺。

猜你喜欢

  • 肃州互市

    清雍乾年间与准噶尔部的互市。始于雍正六年(1728)。初仅为贡外携货贸易。贸易额一般在数千两至万余两白银。乾隆四年(1739),准噶尔、喀尔喀两部勘分牧界后,因噶尔丹策零奏请,清廷准其商队每4年定期至

  • 那拉萨拉

    地名。蒙古语,即日月山。位于青海蒙古辉特南旗境内。地当交通孔道,为西宁进入西藏必经之地。雍正二年(1724),被定为青海蒙古与内地商民交易场所。每年二、八月开市。后因岳钟琪请求,移互市于丹噶尔城(今青

  • 函普

    传说中女真完颜部首领。亦作龛福。相传原居高丽,年60余迁居完颜部。后有部人杀他族之人,相互结怨,械斗不止,民不聊生,渴望安宁。部人与其相约,能解此仇杀,以部内贤女妻之。独往他族,喻之以理,协商定约,凡

  • 阿济纳河卫

    见“阿的讷河卫”(1236页)。

  • 闪病

    党项族风俗。病者不用医药,令迁于他室以避灾。

  • 鲜于台阳

    北魏神䴥年间定州地区起义首领。丁零(敕勒)氏。定州(治今河北定县)人。神䴥元年(428),与翟乔等2千余家举旗反抗北魏。以西山(太行山)为据地,四出攻袭郡县,击败前往围剿之

  • 乌通给

    船的一种。赫哲语音译。流行于今黑龙省赫哲族地区。各地称呼不一,内有“赫真”和“奇楞”等方言差别,此为赫真(抚运县下八岔地区)语;奇楞(勒得利以上地区)语称“古录般”,意为“木板快马子船”。出现于本世纪

  • 道陵

    金章宗完颜璟陵寝。泰和八年(1208)十一月丙辰,章宗卒于福安殿。大安元年(1209)二月甲申,葬道陵。陵址在大房山(今北京房山)。

  • 银鞍契丹直

    五代时期中原割据势力在与北方契丹战争中所组成的一种特殊军队。契丹开国后,不断南下略地,幽州为一重要战略目标,常遭威胁。时幽州为卢龙节度使赵德钧所镇。“赵德钧在幽州,以契丹来降之骁勇者置银鞍契丹直。”(

  • 兰汗

    ?—398十六国时期后燕大臣。官尚书,封顿丘王。后燕永康三年(398),乘国君慕容宝用兵在外,留守兵少之机,暗结段速骨,引兵攻都城龙城(今辽宁朝阳),迫宝南奔,继攻杀段速骨,奉太子慕容策承制。诱迎宝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