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刺可汗
契丹开国前,遥辇氏部落联盟时期首领。一说名楷落,又记作楷洛。大约在唐玄宗李隆基天宝五年(746)至大历十三年(778)前后。时契丹附唐,受唐封恭仁王,授※松漠都督府都督,遂世称其为契丹王。后因范阳、平卢节度使安禄山挑衅,数与禄山战。自禄山反唐,河北割据,道隔不通,世次不能悉考。
契丹开国前,遥辇氏部落联盟时期首领。一说名楷落,又记作楷洛。大约在唐玄宗李隆基天宝五年(746)至大历十三年(778)前后。时契丹附唐,受唐封恭仁王,授※松漠都督府都督,遂世称其为契丹王。后因范阳、平卢节度使安禄山挑衅,数与禄山战。自禄山反唐,河北割据,道隔不通,世次不能悉考。
亦作郑文,即“郑仁旻”(1520页)。
清内蒙古察哈尔地区的寺庙。蒙古语称“察罕乌林苏默”。该寺以印刷出版宗教书籍驰名蒙古,寺的主要收入均用于木版印刷事业。除主要印刷出版宗教性书籍外,还印刷了一些非宗教性书籍。寺内收藏了大量木刻印版。著名作
契丹语音译。“通好”、“和好”之意。参见“斡勒”(2314页)。
1821—1920近代武术家。字静源。四川成都人。回族,父为武林高手。幼承家学。习“排打功”。后至各地寻师访友,博众长,自成一体,世称“马派”。尤擅腿功,称“无影腿”。曾从著名经师、著述家马复初,学习
党项部族名。一作大梁族,地在灵州(今宁夏灵武县)河外贺兰山以北。初归附党项拓跋部首领李继迁,后因隙迭相攻掠。宋真宗时(997—1022)特诏令使者邀部族兵讨李继迁。
县名。位于贵州东南部。唐置应江县,属应州。宋称为古州,为羁縻州,属融州融水郡。元至元二十年(1283),立古州八万洞总管府。至治二年(1322),废。设古州军民府。明洪武三年(1370),置古州蛮夷长
又记作讨赛咿。契丹语,意“五月”,契丹族对端五节的称谓。俗于五月五日午时,采艾叶和绵做衣,并奉首领,君臣宴乐,食渤海膳艾糕,饮大黄酒。又以五彩丝绕成索缠背,称作“合欢结”;妇人以彩丝编
即南北朝时期的北魏。以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改拓跋姓为元氏而得名。参见“北魏”(529页)。
?—1738清外札萨克蒙古青海和硕特西右翼后旗台吉。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秉图长子。初为闲散台吉。雍正元年(1723),罗卜藏丹津反清,拒从。三年(1725)授札萨克一等台吉。为该旗第一任札萨克。
夫余国王。尉仇台死,国人共立之为王(一说为尉仇台孙)。在位时,与中原王朝关系紧密,连年遣使朝贡。三国魏正始(240—249)中,幽州刺史毌丘俭征高句骊,遣玄菟太守王颀赴夫余,其遣大(一作“犬”)加郊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