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花寺门宦

花寺门宦

中国伊斯兰教虎夫耶的分支门宦之一。又称“华寺派”、“花寺派”。因其所建清真寺砖刻木雕,玲珑巧绝、漆彩粉染、图案艳丽、故名为“花寺”。该派遂称“花寺门宦”。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与哲赫林耶(时称“新教)发生教争,该派曾被称作“老教”。创始人为※马来迟。该派在青海循化、甘肃临夏、河湟地区传播,影响达云南、河南、陕西渭南等地。主张教乘与道乘并重,既要修道,又不逃避现实生活,遵循“闹中静”的办法进行道乘修持。诵念“迪克尔”(赞词),以“低念”为贵。除遵从《古兰经》、《圣训》经典外,又重《冥沙勒》、《卯路提》及80本“克塔布”等经典。乾隆四十年(1775)前后,与哲赫林耶教派发生教争,清朝采取“扶老(花寺)抑新(哲派)”政策,使花寺得再迅速发展。光绪二十一年(1895),该派与哲赫林耶派联合反清,惨遭屠杀,遂一蹶不振,渐趋衰败。民国初年一度复兴,后由于伊赫瓦尼(新兴派)之传播,不少人转归伊赫瓦尼,该门宦又衰。

猜你喜欢

  • 达剌干

    辽官名。契丹语音译,意为“首长”、“长官”。《辽史·国语解》称“达剌干,县官也,后升副使。”实际,部、县皆设之。会同元年(938)十一月辽太宗改置官制,只将部的达剌干升为副使,县达剌干则改称马步。这一

  • 掌寨

    亦称“掌爷”。嘉庆年间(1796—1820)清朝地方政府在云南省双江县拉祜族地区所设基层头人。管辖若干村寨。由当地群众推举有办事能力、威信高的人充当,报官府立案。其职责是管理所辖区内钱粮摊派及民政事务

  • 脱卜察安

    即“脱必赤颜”(2082页)。

  • 纳坦谋嘉

    ? —1221金大臣。上京路(治今黑龙江阿城市)牙塔懒猛安人。女真族。纳坦氏。大定二十六年(1186),选入东宫,教郓王琮、瀛王瓌读书。以终场举人试补上京提刑司书史。承安元年(1196),契丹陀锁起义

  • 阁逻凤

    即“阁罗凤”(1727页)。

  • 苻晖

    ?—385十六国时期前秦大臣。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氐人。※苻坚子。前秦永兴元年(357),父即位,封平原公。建元十六年(380),为都督豫、洛、荆、南兖、东豫、阳六州诸军事、镇东大将军、豫州牧,

  • 羊苴咩城

    古城名。又作阳苴咩城、苴咩城、紫城、阳睑,《马可波罗游记》称之为哈剌章城。在今云南大理旧县城西。本系“洱河蛮”所筑,后被南诏夺占,属阳睑,南诏王皮逻阁、阁罗凤、异牟寻相继扩建,自天宝二年(473)始,

  • 红围

    鄂伦春、赫哲、鄂温克等北方渔猎民族对猎捕商品性野兽的统称。通常称夏季四至六月猎取鹿茸的季节为“红围期”,因鹿茸是贵重药材。

  • 额里克

    见“阿里不哥”(1223页)。

  • 星吉

    1296—1352元朝官员。字吉甫,唐兀人。世为怯里马赤(通事、译员)。搠思吉之子。少事仁宗潜邸。仁宗至文宗朝,历任中尚监、监察御史、宣政院使、江南行台御史大夫、湖广行省平章政事。为官持正,不畏权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