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萨都剌

萨都剌

约1300—1348

元代诗人、书画家。又作萨都拉,字天锡,号直斋。“萨都剌”,系阿拉伯语音译,即“安拉赐福”之意。回回人。先世大食(今阿拉伯)人。祖父萨拉布哈与父阿鲁赤于13世纪随蒙古军东来,镇守云、代(今属山西大同、代县)诸地,遂居雁门(今山西代县境)。自幼聪明,善文词。泰定四年(1327)进士。次年任镇江路京口录事司达鲁花赤。后历任江南行台掾、闽南福建肃政廉访司知事、燕南河北肃政廉访司经历等,任内多善政,开仓救贫、惩治豪奴,甚得人心。晚年寓居武林(今杭州),后入方国珍幕府。擅长诗词,体裁多样,尤以宫词和艳情乐府见称于时。感遇时事,往往发于诗词之中,深刻反映了元代社会生活。其风格“流丽清婉,豪放刚健,名重一时。”遗诗700余首,代表作有《谩兴》、《鬻女谣》、《征妇怨》、《织女图》、《早发黄河即事、《题画马图》、《过居庸关》等;词以《满江红·金陵怀古》、《念奴娇·登石头城》等最有名。著有《雁门集》、《西湖十景词》、《萨天锡诗集》、《萨天锡逸诗》、《石林集》等。工书,善楷书,长篆刻。工画,其画论也颇有新意。多佚亡。存留画作有《严陵钓台图》、《梅雀》等,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猜你喜欢

  • 欲谷设

    见“乙毗咄陆可汗”(5页)。

  • 定日

    地名。亦称定日宗、策里浪吉、定日汛。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聂拉木西北,属日喀则地区。原西藏地方政府设定日宗。1960年与协噶尔宗、南溪合并,改为定日县。为农业区,亦有小片牧区,森林资源丰富。世界第一高

  • 噶尔汉

    ?—1688清朝将领。满洲正红旗人。纳喇氏。兵部尚书噶达浑之子。顺治十四年(1657),袭父一等轻车都尉世职,为王府长史。康熙九年(1670),任正红旗满洲都统。十四年(1675),授镇安将军,驻防河

  • 苻双

    ?—368十六国时期前秦大臣。字仲群。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氐人。※苻雄子,※苻坚弟。前秦永兴元年(357)封河南公。甘露二年(360),为都督雍,河、凉三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雍州刺史,改封赵公

  • 招讨使

    官名。唐代始置,称军事招讨使,掌招抚讨伐事务,兵罢即废。五代设有行营南面招讨使、北面招讨使、都招讨使等。宋代多以文武大臣兼任,不常设置。辽、金沿边诸路常设有招讨司,以边区部族兵长官充任招讨使。元代多置

  • 白音赛音

    内蒙古乌审旗独贵龙运动领导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清廷派员丈放乌审旗土地,掠夺蒙古牧民牧场。强迫迁徙时,他组织该旗群众进行武装抗垦。成立※独贵龙总部,抗拒官差及一切摊派,阻止丈放土地,收毁放地文

  • 多罗那他

    1575—1634藏传佛教觉囊派高僧。原名觉囊衮噶宁波。藏族。生于卫藏交界地之喀热琼尊(又称觉摩喀热)。出身惹氏家族。父名朗杰彭措,出生时头有白发,时称“白发婴”,初名斯觉多杰。相传其4岁时被认定为觉

  • 伊屯卫

    见“亦屯卫”(871页)。

  • 奥边

    珞巴族对借债户的称谓。亦作纳觉。珞巴语音译,意为“送还”、“酬谢”。其因天灾人祸、宗教祭祀等陷于入不敷出而举债。一般以等价物偿还,也有以工抵债而充当佣工,并有少数遂成长工,但无人身依附关系,其等级地位

  • 旗鼓佐领

    清代以内府汉军人编设的※内佐领之称。康熙中(1662—1722),内务府三旗各额设旗鼓佐领6,合18佐领;每佐领披甲80名,以充内府包衣禁卫兵。皇子分封分府时,例有旗鼓佐领内人丁之赐。下五旗包衣参领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