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藏文大藏经

藏文大藏经

以藏文翻译和撰写的佛教典籍。初称※《甘珠尔》和※《丹珠尔》。吐蕃时期只有译经的目录集,如《秦浦目录》、《旁搪目录》及《登迦目录》,前两者已失,今仅存后者。最早版本为西藏纳塘寺古本。始于元仁宗(1311—1320年在位)由该寺高僧久丹日巴日迟(旧译释尊剑,山南人)及其弟子嘉木样巴克什、卫巴洛塞哇强求益西、译师索南约斯、汇若绛秋朋等,搜集不同版本,精心校勘,编纂而成,缮写了第一部手抄本《甘珠尔》及《丹珠尔》佛经,即首部写本藏文大藏经,藏纳塘寺妙音殿内,此后各种写本相继问世,诸如布顿大师精校本蔡公塘《甘珠尔》,即蔡巴甘珠尔夏鲁寺元《甘珠尔》及《丹珠尔》。以夏鲁寺为蓝本,又先后在仁蚌、泽塘、贡嘎、丹萨梯等地广为缮写。江孜第斯热丹衮桑帕巴又以纳塘《甘珠尔》为蓝本,经大译师图杰贝详加校定,写成名为《甘珠尔江孜天邦玛》大藏经。最早刻本始于明永乐之际,即永乐八年(1410)以宗喀巴校订之蔡巴《甘珠尔》为蓝本,在南京“刊梓”的《甘珠尔》。是为国内第一部刻本藏文大藏经。十二年(1414),明帝曾将该版《甘珠尔》赐萨迦派高僧正觉大乘法王昆泽思巴。此刻本为赤字版,附有汉藏文对照的永乐帝之《大明皇帝御制藏经赞》及《御制后序》。原存萨迦寺,今藏布达拉宫。此部《甘珠尔》经原为108函,今存106函。迨万历三十三年(1605),又在北京以永乐版为蓝本刻成黑字版《甘珠尔》藏文大藏经,史称万历版大藏经。此外又有天启元年(1621)纳西族木增土司刊刻之丽江版《甘珠尔》(后移里塘寺,又称丽江一里塘版《甘珠尔》)、清康熙六十年(1721)至雍正九年(1731)卓尼版、雍正八年至十年(1730—1732)纳塘版以及德格版、库伦版、拉萨雷巴版、拉嘉版等《甘珠尔》。其《丹珠尔》部成书晚于《甘珠尔》部。1334年(元顺帝元统二年,1334)夏鲁吉祥衮噶顿珠做施主,由布顿大师编出第一部藏文《甘珠尔》经,存于夏鲁寺金殿,并同时编出经目,即《丹珠尔目录如意宝珠》,后以此为蓝本又编出纳塘寺版。约在1682—1705年间,第斯桑结嘉措又写成金字本《丹珠尔》经文集,存于布达拉红宫奴玛甫神殿。刻印本则始于雍正二年(1724),谓之北京版《丹珠尔》。此外有1737年德格版,1741年纳塘版,1753—1772年卓尼版《丹珠尔》,嘉木样吉美旺波又为此编制了《佛语释意丹珠尔目录如意宝蔓》。《甘珠尔》及《丹珠尔》合为全藏藏文大藏经,一般只有《甘珠尔》经,则为单藏藏文大藏经。各版大藏经虽内容大体相同,但在编排次序、收文倾向、雕版、经纸大小、字体颜色、夹经版形制、经文精细度、经藏序言、插图与否等,都各具特色。明永乐、万历版在各方面均具备,堪称豪华珍本,但错字较多;德格版以收各家之言著称;拉萨版以注重收集格鲁派论著为特色;卓尼版以全藏而文字秀丽闻名;纳塘版以校勘精确誉满于世。上述雕版除德格版、拉萨版尚存外,其余雕版均先后毁失。有关内容参见《甘珠尔》(482页)、《丹珠尔》(377页)。

猜你喜欢

  • 孟定御夷府

    云南土司名。明洪武十五年(1382)置。治所在今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境孟定街。辖境“西接陇川,东连孟琏,南木邦,北镇康”,包括今耿马及澜沧、双江、镇康部分地区。元时为孟定路军民总管府。明洪武十五年更改孟

  • 郑王

    ①辽封爵。景宗第四子耶律隆祐、西南面招讨使萧惠、同知北院枢密事萧革、北平郡王耶律淳、辽兴军节度使萧虚烈等先后受封。 ②金封爵,次国一字王号。尚书左丞相刘筈、世宗子完颜永功及完颜永蹈先后受封;完颜宗懿、

  • 雅鲁藏布江

    河名。又作大金沙江。中国西南地区大河之一。发源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普兰县玛法木错,上游称马泉河,东流至后藏称藏布江,流经山南地区乃东县境雅隆地方得此名。“雅鲁”为“雅隆”之变音。又东流至林芝地区墨脱县

  • 卫藏

    藏语音译。地区名。西藏地区之别称。旧时将西藏分为阿里、卫(前藏)、藏(后藏)和康(又称喀木)四部。有时又合称卫及康区西部两地为“卫”;阿里、藏两部为“藏”,故总称卫藏。元、明两代称乌思藏,清译“卫”,

  • 特柔其

    土族语音译,亦称“卡安过”,意为“领头人”、“总管”。旧时青海互助地区土族对村寨头人的称谓。一般由民众推举产生,或由村民挨户轮流担任。但多由富户充当。任期1—3年。职责是:召集村民商议宗教或其他重大事

  • 都天锡

    ?—1850清代彝族土司。四川凉山阿都正长官司兼副长官司(治今四川凉山州普格县西北鱼水坡)长官都太凝之孙。道光七年(1827)袭祖父之职。在任期间,为政较开明,时称其“薄赋敛,课农桑,勤耕读,开草莱,

  • 凉山彝族四十八甲

    解放前四川凉山部分彝族的保甲组织。1922—1923年间,西昌县礼州李子沟(今喜德县红玛区)黑彝奴隶主列额马达绝嗣,家族中的哈尔达阿火等欲瓜分其遗下的48户娃子(包括曲诺、阿加、呷西)。娃子们在曲诺吉

  • 胡如布

    一种小型的半地穴式住所。赫哲语音译,意为小型地窨子。旧时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多作为冬季住房。一般向地下挖2—3尺深长方形坑,大小依人口多少而定;顶上用一二根粗木作梁,搭上檩、椽,支起楔

  • 浴佛

    云南地区信仰小乘佛教的傣、布朗、德昂、阿昌等族信徒,灌浴佛像的一种传统宗教仪式,于泼水节的第一天中午举行,为泼水节的序曲,届时,从殿内搬出佛像,置于院中,泼清水为佛洗尘,象征去除一切污秽,迎接新的开端

  • 次等司

    西夏官制职司序列第二等级。包括殿前司、御史、中兴府、三司、僧人功德司、出家功德司、大都督府、皇城司、宣徽院、内宿司、道士功德司、閤门司、御膳厨司、匦匣司、西凉府等。用15两铜镶银司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