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蛙婆节

蛙婆节

壮族民间传统节日。亦称敬蛙节、祭蛙节、葬蛙节或蚂拐节。流行于广西东兰、凤山一带。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或十五举行。是日清晨,男女青年争先到田间捉青蛙,最先被捉到的青蛙被称为“蛙头”,再捉一只与它配对,然后用桃枝将其击毙,便成“蛙神”,装入竹筒中,由两人抬到寨上,逐户颂拜,其后跟着一群男女给蛙神唱颂歌。到处受到户主的热情款待,并送给他们一个“红包”,内装钱币若干。颂拜后,择日举行葬礼。葬时,要用一面铜鼓盖于其上,认为铜鼓是蛙神通天达地替人造福的法器。出土于壮族地区的古代铜鼓,常有立体群蛙或垒蛙纹饰,可能与壮族先民“敬蛙”观念有关。

猜你喜欢

  • 清水河子之战

    新疆伊犁人民抗击沙俄侵略的一次战役。清同治十年(1871)四月,沙俄侵略军在夺取克特缅村后,继续内犯。将部分兵力调往伊犁河北,与从喀帕勒增调之军会合,五月十一日(6月28日),夺取阿肯克特。十三日分兵

  • 耶律隆先

    辽皇族,文学家。字团隐。契丹族。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之孙,东丹王※耶律倍第四子,辽世宗※耶律阮亲弟。史载其为人聪明,博学能诗,著有《阆苑集》行世,惜今不存。景宗即位时,保宁元年(969)四月,始封平王

  • 刘定逌

    1720—1806清代壮族理学家和诗人。字灵溪。广西武缘(今武鸣)人。出生于地主家庭,幼好读书,学识渊博。乾隆十三年(1748)赴京应考,中进士,授翰林编修。后去职南归,曾主持秀峰、宾阳、阳明等书院,

  • 峒主

    亦称“峒首”、“峒官”。参见“峒僚”(1646页)、“峒”(1646页)。

  • 台江县

    县名。位于贵州东南部。为苗族聚居区。唐时置陁隆县,隶应州。宋属绍庆府所领诸羁縻州东部地区。元为思州安抚司与新添葛蛮安抚司交错地带。明始称台拱寨。清雍正十一年(1733),置台拱厅。民国三年(1914)

  • 回鹘式蒙古文

    用回鹘字母拼写早期蒙古语形成的文字。回鹘字母来源于粟特字母。成吉思汗于1206年统一蒙古诸部后,率先在蒙古贵族中传授回鹘字母用以拼写蒙古语的是回鹘人塔塔统阿。蒙古帝国建立后,开始用回鹘式蒙古文记录法令

  • 腰铃

    ①旧时萨满祭具。流行于东北地区,满族较盛行。铁制或铜制,呈圆锥形。分大小两种,大者系于萨满宽幅腰带上,小者执萨满手中。每逢※夕祭用大腰铃,※背灯礼用小腰铃。祭时,腰铃随萨满动作互相撞击,发出有节奏的音

  • 钟羌

    ※西羌的一支,又称钟存羌。居西倾(羌)山地区。永初元年(107),响应西羌大起义,与先零羌别部滇零北上断陇道,攻汉邓骘军于冀(甘肃天水)西,杀千余人。三年(109),攻占临洮县,执陇西南部都尉,给汉阳

  • 佟国印

    ?—1671清朝将领。汉军正蓝旗人。骑都尉佟恒年之子。初袭父职。崇德三年(1638),授工部副理事官。六年(1641),随睿亲王多尔衮征明,围锦州,攻松山、杏山,炮击塔山,取胜,叙功,加一云骑尉,迁工

  • 木娄苗

    元、明时期对仫佬族先民的称谓。主要分布于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及相邻地区以及贵州南部。由古代西瓯、骆越、僚、伶的一部分发展而来。保持“从母不从父”的传统习惯,血缘组织结构牢固。从事农业生产,推行封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