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
古代对江淮流域以南地区诸民族的泛称。亦称蛮夷、南蛮。常冠以地理名称专指某一地区的若干族,并随不同历史时期地理名称的演变而改其族称,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荆蛮,秦时称※黔中蛮,汉代称※武陵蛮、※五溪蛮、※长沙蛮、※零陵蛮、※巴郡南郡蛮、※江夏蛮等。两晋南北朝至唐宋,又有※廪君(巴)、※板楯(賨)、※槃瓠蛮等区分。其地诸蛮之中,包括越僚、苗族、巴氐、羌等族系之民族。元、明、清以后,南方诸蛮始出现较独立的专称。
古代对江淮流域以南地区诸民族的泛称。亦称蛮夷、南蛮。常冠以地理名称专指某一地区的若干族,并随不同历史时期地理名称的演变而改其族称,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荆蛮,秦时称※黔中蛮,汉代称※武陵蛮、※五溪蛮、※长沙蛮、※零陵蛮、※巴郡南郡蛮、※江夏蛮等。两晋南北朝至唐宋,又有※廪君(巴)、※板楯(賨)、※槃瓠蛮等区分。其地诸蛮之中,包括越僚、苗族、巴氐、羌等族系之民族。元、明、清以后,南方诸蛮始出现较独立的专称。
唐置边疆政区名。亦简称黑水都督府、黑水府、黑水州。因设于黑水(今黑龙江)流域而得名。开元十四年(726,《册府元龟》作十三年)置。辖境东临日本海(包括今库页岛);北至鄂霍次克海和外兴安岭;西达精奇里江
见“夏不鲁罕丁”(1851页)。
见“洛桑丹白旺秀”(1735页)。
? —1683清朝大臣。满洲镶白旗人。章佳氏。顺治元年(1644),任礼部笔帖式,擢主事,累迁吏部郎中。康熙十一年(1672),授山西布政使。次年,擢陕西巡抚。十二年,吴三桂叛。受命随军征讨,督粮饷。
大圣燕帝史思明年号。759—761年。凡3年。
青海伊斯兰教第二大清真寺。位于青海循化街子村西。建于明初,后屡经扩建。寺内最高建筑邦克楼,高三层,六角带斗拱屋顶攒尖作轿子项式,屋脊处覆以绿色琉璃瓦,自成一院。礼拜殿有前卷棚、大殿及后殿三部分,大殿与
藏传佛教教派名。系噶举派之一支。源出达布派。创派人为喇嘛祥(1123—1193),因在蔡地方建蔡公塘寺,故又名祥蔡巴。其人早期依达布拉结弟冈波巴学法,传“俱生和合大手印”,以此立派传法,谓之蔡巴噶举。
即“交州”(875页)。
1839—1893清朝大臣、史学家。江苏吴县人,字陶士、号文卿。同治(1862—1874)年间中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出督湖北学政,历典陕西、山东乡试,继迁侍读,视学江西。光绪七年(1881)任内阁
清代苗族农民起义。嘉庆九年(1804),※乾嘉苗民起义失败后,清政府加强在湘西地区统治,推行“屯田养兵、设卡防苗”政策。在永绥(今湖南花垣)、凤凰、乾州(今吉首)、古丈、保靖五厅增设守备、把总、外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