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豆莫娄

豆莫娄

东北古族名、国名。亦作大莫卢、达末娄。始见于《魏书》,但学术界认为《晋书》中的寇莫汗是其异译,为同一共同体。一说其名为※“橐离”之缓读。源出※北夫余,但出自其中何支认识不同,一说是汉至晋史书有传的夫余,或说为移往东海之滨“迦叶原”地方的东夫余。所在因《魏书》等称,在勿吉国北千里,在室韦之东,东至于海,“方二千里”,历来众说不一。今多数人认为约分布在东至今呼兰河流域,西到嫩江附近,南临嫩江与松花江合流处北,北达小兴安岭南麓;或说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至绥化县一线以北,中心地在今嫩江县一带;一说其地东到黑龙江下游之博朗湖,西以前苏联布列亚河和黑龙江省富裕县与室韦为邻,南达松花江与嫩江合流处下至黑龙江与乌苏里江合流处;旧有说自松花江或乌苏里江以东至日本海滨为其故地。立国时间有三说:一说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夫余“为勿吉所逐”,其民一部分北退而为豆莫娄;一说高句骊大武神王五年(公元22)破东夫余后,部分东夫余人北渡那河后建国;今多数认为是在高句骊好大王二十年(411)夫余被其占领后北逃居民所建。已有农业,产“五谷”。畜牧业占有重要地位,以六畜名命官名。有严厉刑罚,杀人者处死,并没其家人为奴婢。穿麻布衣,形制类高句骊而“幅大”。自北魏至唐,多次来中原朝贡。北魏时常受勿吉人侵扰,唐开元十一年(723,一作十二年)其首领以※达末娄称号朝唐,此后不见其名,似被黑水靺鞨兼并。前后历3个世纪。

猜你喜欢

  • 马价绢

    参见“印纳马”(578页)。

  • 骑都尉

    清代八旗内爵名。乾隆元年(1736),由※拜他拉布勒哈番改称,位列轻车都尉之下,云骑尉之上,正四品。参见“拜他拉布勒哈番”(1665页)。

  • 护军

    清代八旗兵种之一。禁卫军的组成部分。后金天命(1616—1626)间,已有“巴牙喇”之设,以守卫汗、贝勒府门并参加征战,是为护军。在八旗满洲、蒙古兵丁中,选拔精锐约1.5万人充任,新满洲、锡伯等人才材

  • 纳兰邦烈

    金朝将领。女真族。纳兰氏。泰和六年(1206)五月,为安国军节度副使,与同知蔡州防御使事抹撚史扢搭领精骑3千戍宿州。破宋将田俊迈2万骑兵的进攻,战斗中,中流矢。夜遣骑200出宋兵后突袭,宋兵阵乱,继以

  • 河平王

    元封爵。为诸王第三等级封号之一,授驼纽金印。至元五年(1268),宪宗蒙哥第四子昔里吉始受封。

  • 萨喜格柱

    帐幕的一种。鄂温克语音译。俗称撮罗子。是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游牧鄂温克人定居以前的住屋。它比鄂伦春族的撮罗子前进了一步,迁徙时可拆卸运走,到另一地架起再用。其构造:先备一直径2.5尺上凿有许多穿孔的圆圈

  • 火鲁剌思

    即“豁罗剌思”(2581页)。

  • 洛阳伽蓝记

    书名。东魏杨衒之(一作羊衒之或阳衒之)撰。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郦道元的《水经注》并称为北魏、东西魏时期的三部杰作。衒之历官抚军府司马、期城郡太守。洛阳曾为东汉、曹魏、西晋的京都。太和十八年(494

  • 慕容宣昌墓志铭

    唐代吐谷浑人墓志。中宗神龙二年(706)刻制。1949年后出土于武威城南天梯山,拓片今存甘肃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志高约58厘米,广约57厘米。志文25行,行25字,正书。志盖中央为“大唐故政乐王墓志铭”

  • 颗颗脑儿

    湖名。亦作库库淖儿。蒙古语音译,意为“青海”。即今青海湖。蒙古宪宗四年(1254),蒙哥汗曾邀会诸王于湖西,并于日月山麓盟会祭天。元时环湖吐蕃诸部属脱思麻路所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