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跳步扎

跳步扎

蒙古喇嘛教寺庙举行法会时的一种宗教仪式。蒙古语,意为“驱魔散祟”。又译“跳布扎”,俗称跳鬼、“撵鬼”、“打鬼”。从西藏传入。流行于内蒙古、青海等地。大寺庙每年都要进行一次,一般选在正月或四月。以求驱鬼求吉。参跳的喇嘛多是年轻体壮者,或是从喇嘛亲属中寻找来的,他们头戴各种面具,化装成人、神、兽和魔鬼等,实际上是一种化装舞蹈。基本情节是:人、神与乱世害民之魔鬼斗法,最后将魔鬼擒拿、斩杀、焚火,以示魔鬼被驱杀,民间呈现升平盛世。届时,众喇嘛念驱鬼经。表演者出场的人数、服饰、音乐和队形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猜你喜欢

  • 合作寺

    藏传佛教寺院。亦称“黑错寺”。在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镇。康熙十二年(1673),由噶丹嘉措弟子甘南甘加人贝谢热却丹,在合作地方首领支持下建成。乾隆十四年(1749),赛赤萨木察第一世坚赞僧格于该寺建

  • 大莫弗瞒咄

    靺鞨语音译,为勿吉、靺鞨渠帅(首领)的称号。“弗”,一作“佛”或“拂”。《满洲源流考》认为,满语谓“长”曰“达”,称“老翁”为“萨克达玛法”;“大莫弗”即“达玛法”,“瞒咄”与“满珠”(即满洲)音近,

  • 号纸

    土官授职凭证(类似委任状而记录有关事项)。清制:凡投诚归顺钦准承袭或封赐的土官,须由兵部武选清吏司给予“号纸”,上书功次来历,宗派亲疏及所授职名。经兵部在此与所存《世职顶辈簿》专页骑缝用印,即将印一半

  • 旺论

    藏语音译,吐蕃官名。亦可译作“权臣”,即有权势之臣(官)。据《德乌佛教史》载,属于“六大官”(即“六大文字告身”官)之一。位列第五等。分上、下两级。即上级旺论及下级旺论。

  • 察哈尔万户

    明代东蒙古※六万户之一。明人异译作“插汉儿”、“察罕儿”、“擦汗儿”、“插汉”等。属※左翼三万户,为大汗的直辖部,领有察罕塔塔尔、克什克腾(克什旦)、敖汉、奈曼、翁牛特(翁里郭特)、乌珠穆沁、浩齐特和

  • 刘悉勿祈

    ?—359晋代铁弗匈奴首领。又作刘悉勿祁。※刘务桓之子。兄弟12人俱依附代王拓跋什翼犍。东晋穆帝升平二年(358),铁弗匈奴首领、叔刘阏陋头以部众离叛,惧而东走后,遂尽有其众,自立。被代王遣归本部。三

  • 贺赖

    见“贺兰部”(1776页)。

  • 和买

    官府强行购买民间货物的措施。源于唐、宋,金、元沿之。元代,凡军用马驼、料草,宫廷所用缎疋、皮货等,均按户等高下,田产多寡分摊,诸色户与民均当。军、站户一度获免,以钱助民和买。其制弊端甚多,由于官府给价

  • 龙庭

    即“龙城”(494页)。

  • 封敕文

    ? —466北魏官员。又作是贲敕文、拾贲敕文。其先为什贲城(今陕西榆林西)胡人,遂以城名为姓,后迁代郡(治今河北蔚县西南)。孝文帝时改为封氏。关内侯拾贲豆孙,侍御长拾贲涅子。始光(424—428)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