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车里军民宣慰使司

车里军民宣慰使司

傣族土司名。亦称西双版纳宣慰使司。“车里”又作“彻里”、“车厘”。唐、宋时先后属南诏大理政权银生节度管辖。十二世纪傣族首领叭真统一各部,以景洪为中心建立“勐泐”政权,称“景龙金殿国”。元至元间(1264—1294),置彻里路军民总管府。据《元史·步鲁合答传》载,至元二十九年(1292),元军平其地。具体建置年代史载各异,有贞元二年(1296)、大德(1297—1307)中诸说。明洪武十五年(1382),土酋刀坎归明,置车里军民总管府,以刀坎为土知府。十九年(1386),改车里军民宣慰使司,以刀坎为宣慰使。治所在今云南景洪。嘉靖十一年(1532),缅甸东吁王朝侵诸部,隆庆二年(1568),破车里,掳宣慰使刀糯勐。天启七年(1627),东吁王朝再侵,宣慰刀韫勐及部分族人入缅,车里残破,遂废,为元江那氏土司控制。辖境相当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据傣文《泐史》载:明隆庆四年(1570),宣慰使刀应勐将辖区划分为12个“版纳”,即西双版纳,每版纳均有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土司机构。版纳也是分配封建负担的单位。清顺治(1644—1661)末年,复置宣慰使司,治所在今景洪。雍正七年(1729),改土归流,清廷以“江内宜流不宜土,江外宜土不宜流”原则,将江内大版纳划归普洱管辖,江外六版纳仍归车里土司管辖。乾隆元年(1736),车里宣慰使司及所辖江外六版纳土司分隶于思茅厅与普洱县。1911年柯树勋率军进驻,在景洪设思普沿边行政总局,将西双版纳划分为11个行政区,后并为8个,但未废除土司制,仍是土流并存。1925年设车里等县,改行政总局为思普殖边总办公署。车里宣慰使司一直存在至新中国建立前。

猜你喜欢

  • 出万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将该卫与永乐八年(1410)二月设置之使坊河卫皆改作舒繙河卫。

  • 腊醅

    纥石烈部首领。女真族。居活刺浑水(今呼兰河)诃邻乡。兄弟7人,素有名声,为众所服。乘温都部乌春等起兵反叛劾里钵(世祖)之机,约集乌古论部骚腊勃堇(部落长)、“富者”(部落贵族)挞懒、海罗勃堇等掳掠野居

  • 噶达克商埠

    西藏噶达克地方开设之通商市场。光绪三十二年(1906)根据英侵略军胁迫西藏地方政府订立之非法《中英西藏条约》开设,暂不收税,英商民于此享有与亚东同样特权。此年,英派他克齐为驻噶达克委员,清朝派毛秉科充

  • 窝叉

    参见“目肘”(557页)。

  • 马架子房。赫哲语音译。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马架子房本为汉族旧时的一种简陋住屋。分布松花江中游的赫哲人在300年前已有居屋,但黑龙江下游和乌苏里江流域的赫哲人至19世纪末,才较普遍地住马

  • 旗军志

    书名。清金德纯(祖籍辽宁辽阳,汉军正红旗人)撰。不分卷。该书叙述八旗制度之起源及阀阅之等、爵秩之序、春秋讲武之政与赏罚之法等。行文简明扼要。对研究满族社会历史有参考价值。有《昭代丛书》、《学海类编》及

  • 右叔沛氏

    见“高车十二姓”(1919页)。

  • 宸垣识略

    书名。吴长元编著。16卷。该书记载北京史地沿革及名胜古迹,有八旗各佐领驻地、亲王以至贝子公侯府邸所在及逸闻掌故,对研究满族史有一定参考价值。有乾隆五十三年(1788)、光绪二年(1876)刻本及196

  • 咸清

    西辽感天皇后萧塔不烟年号。约1144—1150年,凡7年。

  • 瓯脱

    匈奴语音译。又作“区脱”。其义有3说:(1)边界上的“缓冲地带”或“中立地带”。《史记·匈奴列传》:东胡“与匈奴间,中有弃地,莫居,千余里,各居其边为瓯脱。”(2)边境上候望之处。司马贞《索稳》引韦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