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锡伯语

锡伯语

我国新疆境内锡伯族使用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由于历史上的原因,锡伯族分别居住在我国东北和新疆两个地方。东北地区的锡伯族因长期与汉族杂居,已转用汉语、汉文;新疆地区的锡伯族仍使用本民族语言。从所记载的史料看,16世纪锡伯族所使用的语言,可以推断是女真语的一个方言。18世纪中叶锡伯族中的一部分人从东北迁徙新疆,这部分人说的话,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变化,已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立的语言,也就是现今的锡伯语。锡伯语内部没有方言差别,但有土语的不同,主要表现在语音和词汇方面。有4种土语,即以爱新舍利镇的乌珠牛录和依拉奇牛录为代表的土语区;孙扎奇牛录土语区;以伊车嘎善锡伯乡为代表的霍尔果斯土语区;哈拉哈巴克塔城土语区。锡伯语有8个单元音,18个复元音,其中3个撮口前元音是从书面语的复合元音演变来的,或是受后续音节中的展唇前元音的影响演变来的。口语的元音音位数多于书面语。非重读音节的元音在口语中有的弱化、有的脱落。有元音和谐律,但比较复杂。辅音有29个,有腭化辅音和唇化;辅音中的清擦音出现在两个元音之间或出现在带音辅音和两个元音之间,都读作相应的浊擦音。在语法方面,名词可以接复数、格、领属附加成分。名词有7个格,其中造一联合格所表示的工具意义是满语中没有的。名词有领属形式,这是通古斯语支语言有而满语支语言没有的语言现象,其特点是只有人称领属形式,没有反身领属形式,第三人称领属形式使用普遍,第一、第二人称领属形式则很少使用。动词有态、体、时、式等语法范畴,但没有人称形式。在动词陈述式中有5种形式区分亲知口气和非亲知口气。状词非常丰富。句子结构成分的次序是主语在谓语前,从属成分在中心成分前。主从复句,从句在主句前。在从句中,一般都是由形动式动词和副动形式动词充当谓语。在词汇方面,锡伯语有相当数量的词与本语族其他语言的词同源。用派生法和合成法构成新词,并吸收了毗邻民族语言以丰富锡伯语。解放后利用本民族的语言材料创造一批新词术语。

猜你喜欢

  • 卜只儿

    见“布智儿”(468页)。

  • 策旺扎布

    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古后裔,札萨克图汗※成衮子。康熙二十六年(1687),兄札萨克图汗沙喇为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所杀,属众溃散。次年,遭准噶尔部噶尔丹扰掠,率

  • 乞离明

    即“永丹”(634页)。

  • 阿柔

    见“阿里克”(1208页)。

  • 成汉武帝

    见“李雄”(1022页)。

  • 粘杆处

    即尚虞备用处。清代随侍皇帝优游、渔猎的组织。顺治(1644—1661)始设。置总统大臣掌其事,于宗室王公、蒙古王公或额驸、八旗满洲或蒙古大臣内委任,无定员。该处所用上三旗侍卫,即以隶之,不再受侍卫处管

  • 察南自治政府

    日伪政权。抗日战争时期,由日本帝国主义导演,在察哈尔南部组建的伪政权。芦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在侵占绥远、察哈尔过程中,即着手组建伪政权。1937年8月27日,日军侵略张家口后,9月4日即在张家口成立

  • 索伦

    清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部分鄂温克人的他称。亦曰索莪罗。含义说法不一,一说为“骁勇”、“善战”之意,或说乃“肃慎”或“述律”音转,有说系满语“索拉勒恩”(汉译“桦木”)的异译。来源于肃慎(一说为契丹

  • 维吾尔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维吾尔意为“团结”、“联合”,是本族自称。主要分布于新疆,以南疆为最多,少数散居于湖南桃源、常德等地。全国总人口7214431人(1990)。先民为公元前3世纪丁零、北魏时的高车、敕

  • 稽粥

    见“老上单于”(68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