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昌语

阿昌语

我国阿昌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梁河、潞西以及保山地区的龙陵等县,使用人口2.7万左右。阿昌语有方言差别。分陇川、潞西、梁河3个方言。不同方言的人相互交际有一定困难,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语法差别较小。以陇川县户撒地区的阿昌语为例。语音特点:单辅音有30个。塞音、塞擦音有清送气和不送气两套。塞擦音有舌尖前、卷舌、舌面前3套,鼻音、边音、擦音分清浊,有唇齿音。有7个复辅音,由双唇音和舌根音作基本辅音与卷舌浊擦音构成。有8个单元音,10个复元音。复元音有前响、后响和三合3类,有i、u介音和韵尾,节尾辅音有p、t、k、、m、n、。有4个声调,区别词义的作用较大。有较丰富的音变现象。语法特点:虚词和语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形态变化较小。词类有名词、数词、量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助词、叹词10类。名词有表示阴阳性的虚词。量词较丰富,除表量外,还有类别作用。量词一般和数词结合使用,结合的次序是数词在前,量词在后。人称代词有单数、双数和多数。单数人称代词用元音和声调的屈折表示领属。疑问代词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多数。动词有情貌范畴,有进行貌、完成貌和曾行貌3种。用在动词后加助词的方式表达,有使动范畴,用动词辅音清浊交替、送气不送气交替等方式表达。此外还可在动词后加虚化动词表示使动。形容词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程度或性状的加深。形容词加词头a31可以变为名词。结构助词有标志主动者、宾语、定语、补语、状语等。句子的基本语序为主——宾——谓。名词、代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前,形容词、数量词作定语在中心词后,但带助词是形容词作定语可放在中心词前。状语多数放在谓语前,少数在谓语后。补语在中心词后。词汇特点:单音节及由单音节合成的复合词的词汇的主要组成部分。多音节的单纯词较少。复合词的结构方式有联合、修饰、主谓、支配、附注、多层等。派生词也占一定比例,以前加成分为主,也有少量后加成分构词的。借词主要来源于汉语和傣语,也有一定数量的缅甸语借词。

猜你喜欢

  • 兀纳失里

    见“纳忽里”(1270页)。

  • 帖儿坚

    蒙古语音译,亦译帖儿格、帖列格,意为“车”。据载,古代蒙古人有两种车,一种称“合剌兀台·帖儿坚”,一称“合撒黑·帖儿坚”。车辆在蒙古牧民中早已广泛使用,是必不可少的交通运输工具。据《元朝秘史》载,早在

  • 野利旺荣

    ?—1043西夏早期大将。党项人。景宗李元昊野利后之兄,任监军,与弟遇乞分掌左右厢兵,驻天都山,号天都大王。能用兵,有谋略,所统士兵以善战著称,曾参与谋划三川口、好水川之战,大败宋军,天授礼法延祚四年

  • 广仁禅院

    佛教寺院。寺址在岷州(今甘肃岷县)。熙宁六年(1073),宋军占领岷州。神宗以其地皆吐蕃,人皆信仰佛教,欲以塔庙尊严以示之,达安抚其众之目的,遂于七年六月,令建该寺,并赐名“广仁禅院”。毕功于元丰七年

  • 岭峻翠

    清代四川邛部土官。彝族。其先人历宋、元、明三代均为邛部(今四川凉山州越西县)土官。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一作四十三年),邛部长官司长官岭安盘投诚,改授邛部宣抚司宣抚使,颁给印信、号纸。五十二年(1

  • 曹仆浑

    ?—447北魏起义首领。族属稽胡(又称步落稽、山胡)。太武帝太平真君八年(447)正月,率吐京(治今山西石楼县)稽胡举兵反魏,依险拒守,抗击魏征东将军、武昌王拓跋提等军。后西渡河,招引朔方(治今陕西清

  • 纥石烈子仁

    金朝将领。女真族。纥石烈氏。原为知兴中府事。承安四年(1199)二月,代西南路招讨使仆散揆,尽受其治边方略。泰和五年(1205)九月,以河南路统军使充贺宋生日使。翌年四月,遣严整、阎忠、周秀等入襄阳,

  • 室喀禅

    ?—1666清初将领。满洲镶红旗人。初事太宗皇太极,大凌河之役以智勇见称。天聪八年(1634),攻大同,奋进克敌,受命代其父为牛录额真。崇德三年(1638),授工部理事官,兼甲喇章京。从豫亲王多铎攻明

  • 元武宗实录

    书名。元官修。50卷。起大德十一年(1307)五月,迄至大四年(1311)正月。附《事目》7卷,《制诰录》3卷。翰林学士程钜夫、元明善、杨载等人负责撰修。始修年月不详。《元史·程钜夫传》有钜夫曾于皇庆

  • 斡脱钱

    见“斡脱”(24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