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第木保
?—1769
清代武官。索伦人。乾隆二十三年(1758),从征伊犁,因功授协领。后从征缅甸,收复孟拱、孟养,染瘴卒于军。
清代武官。索伦人。乾隆二十三年(1758),从征伊犁,因功授协领。后从征缅甸,收复孟拱、孟养,染瘴卒于军。
见“涅里”(1933页)。
即“美川王”(1761页)。
见“广宁府路”(133页)。
①蒙古语音译,意为“富人”一作巴延。相当于汉语的“财主”、“富翁”。古代蒙古社会富裕牧户主人的身分标志。据《元朝秘史》,约九世纪后半叶,成吉思汗十二世祖脱罗豁勒真即称此。亦被引申为一种称号,用以称呼有
书名。原名“囊丝本勐”,意即“地方志”,即车里宣慰使司地方志。用傣文记录云南西双版纳(车里)最高统治者世系及政事的编年史书。汉文译本称《泐史》。分上中下3卷。所记从第一任召片领(意为“广大土地之主”)
县名。在今辽宁省阜新市东北,辽河支流柳河中游,邻接内蒙古自治区。明初置广宁后屯卫,后徙,废为荒徼。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设养息牧牧厂于此。光绪二十八年(1902)推行垦务,以养息牧垦地置此县,治
西域古地名。见《汉书·西域传》。《魏略·西戎传》作龙堆。即今新疆罗布泊东北白龙堆。为东北走向的长条高地,蜿蜒如龙,其上布满灰白色碱块,如龙鳞,故名。为古丝绸之路上的艰险路段。
?—333十六国时期后赵宗王、将领。上党武乡(治今山西榆社县西北社城)人。羯族。后赵主石勒子。石勒称赵王后,官司州刺史。晋太宁二年(324),击杀前赵河南(一作河内)太守尹平于新安。南下攻晋许、颍,陷
又称妙应寺。在北京市,以元代在寺内建有藏式佛塔而得名。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敕命于大都之辽代所建舍利塔故址上建造一座佛塔以镇都邑,由帝师八思巴延请尼泊尔国工艺师阿尼哥设计督造,历时8年而成。又于
见“都掌蛮”(18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