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美人

阿美人

台湾高山族一支。人口十二万(1975年)。其祖先原散布于台湾东部峡谷、平原的南北两端,即秀姑峦溪口与恒春地域,后逐步向台东海岸区迁移,形成北、中、南三个聚居群,现分属花莲县的丰滨、玉里、富里、寿丰、光复、万荣、卓溪,台东县的台东、鹿野、池上、东河、长滨,屏东县的牡丹等乡镇。以社为聚落单位,有正、副首领和若干长老,负责管理村社公共事务。村社男性按年龄不同分为若干级别,通常有青年级、成年级和老年级,并有相应的权利与义务,如青年级成员必须接受各种有关教育和锻炼,社内重大事情,由成年级以上男性参加的社民大会讨论决定。因受汉族影响,19世纪中期以后便逐步推行犁耕和种植水稻,农耕主要由妇女承担,男子负责狩猎、捕鱼、建造房屋、制作家具、武器及参加战争。因妇女在家庭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长期以来一直实行母系制家庭,到20世纪初仍保留许多母系多世代大家庭,人口多者可达数十人,家长由女性尊者担任,入赘男子加入妻方社团。在北部的阿美人则已流行分财异居,女方一结婚即分家,故家庭人口较少,分家的家长一般由男子担任。过去男子喜用铅盘、贝壳和竹管作耳饰。

猜你喜欢

  • 锡保

    1688—1742清宗室。满洲正红旗人。爱新觉罗氏。顺承忠郡王诺罗布第四子。康熙五十六年(1717),袭封多罗顺承郡王。雍正三年(1725),掌宗人府事,命在内廷行走。四年,以才品优长,实心效力,给亲

  • 八角鼓

    ①满族打击乐器。鼓身呈八角形,故名,相传象征八旗。宽约17厘米。鼓框、鼓墙均木制,单面蒙蟒皮。每片鼓墙嵌小钹子,象征24旗佐。其中一墙端系丝绳,中结双纽结,下垂长穗两股,穗色因各旗不同而互异。演奏法或

  • 喀尔喀土谢图汗部中右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当土拉河曲折处。东接本部中右末旗,西至本部左翼左中末旗,南邻军台,北抵本部右翼左后旗。有佐领3。会盟于汗阿林盟。康熙二十五年(1686),西第什哩任旗札萨克。乾隆二十年(1755

  • 满夷谷

    汉代地名。位于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北。为军事要冲,汉与匈奴屡战于此。东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南单于屯屠河(何),率万余骑出其地与汉军合击北匈奴。六年,汉将任尚统乌桓、鲜卑兵大败北单于逢侯于该地,

  • 索氏

    夏景宗李元昊第二妻。素无宠。广运二年(1035)元昊进攻吐蕃唃厮啰大败,讹传已死。闻后高兴,每日娱乐歌舞。元昊归,畏惧自杀,元昊灭其家。

  • 王忠

    明代海西女真哈达部著名首领。又名旺济外兰、旺住外郎。女真族。纳喇氏。明嘉靖十三年(1534),父克什纳(《明实录》)作速黑忒,一说其祧伯父速黑忒)被族人巴岱达尔汉杀后,率众从松花江逃至开原近地靖安堡外

  • 鄂罗塞臣

    ?—1664清朝将领。满洲正蓝旗人。郭络罗氏。额驸达尔汉长子。天聪元年(1627),从父征明锦州,任护军参领。三年,从伐明攻北京。破袁崇焕军,授骑都尉世职。四年,署都统事。随贝勒阿巴泰镇守永平。五年,

  • 慕容觊

    ?—386又作慕容��。十六国时期西燕国君。鲜卑慕容氏。宜都王慕容桓之子。昌平元年(386)二月,慕容冲被杀后,段随立,三月,复为慕容恒与慕容永所杀,拥立其为燕王,改元建明

  • 扈伦四部

    明朝中叶以后形成的※哈达、※乌拉、※叶赫和※辉发四部的合称。“扈伦”又译“呼伦”、“忽喇温”。因皆从忽喇温南移,故称。居地大体南至太子河、浑河、纳阴,北达科尔沁、郭尔罗斯,东抵张广才岭,远达海滨,西接

  • 习显

    即“徒单克宁”(18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