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陕西学派

陕西学派

中国伊斯兰教两大学术派别之一。产生于明末。创始人为著名回族经师※胡登洲(1522—1597),登洲,字普照,陕西渭城人。曾到麦加朝觐,回国后大力培植宗教人才,为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奠基人。有“胡太师”之尊称,他所提倡的经学,后来成为陕西学派。该派向注重认主学(即宗教哲学)。在学风上注重专精,往往专攻阿拉伯文经典,甚至教者学者专攻一门课程。如学者要兼学另外一门,须另有老师讲授。这与后来其五传弟子※常志美所创※山东学派注重博览不同。其弟子以陕西为中心,分布大江南北。

猜你喜欢

  • 千户所土镇抚

    官名。明代在军事千户所内设置的武职土官,以土兵精干者或头目充任,秩阶低于千户,副千户,从六品,主管狱事,亦兼理兵事。百户缺,则代之。

  • 撒里葛部

    契丹部族名。原名※奚族三营(氏族)之一,契丹开国前后被攻降,成为契丹著帐(皇族宫帐)奴隶,设夷离堇(军事首领)管辖。辽圣宗时(982—1031)释免奴隶,置为部,为圣宗34部之一。部民取得平民地位。改

  • 布哈拉汗国

    ①国名。乌兹别克首领昔班尼于1500年推翻中亚帖木儿帝国后,于撒马尔罕建立乌兹别克汗国。1561年,亦思罕答儿为汗时,迁都于布哈拉,史称之为“布哈拉罕国”。16世纪下半叶,国势强盛,夺取费尔干纳、塔什

  • 和亲

    中国历代王朝统治阶级与周边少数民族,或各少数民族政权首领间为平衡彼此政治关系而缔结的联姻。“和亲”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原是和睦相亲之意,并不一定与联姻有关。后因汉朝遭匈奴冒顿单于侵凌

  • 收回巴尔鲁克山文约

    又称中俄《巴尔鲁克山一带地方界约》。1893年10月12日(清光绪十九年九月初三),清朝政府与俄国在塔尔巴哈台签订。该约规定,1883年※《中俄塔尔巴哈台西南界约》规定,俄国租借巴尔鲁克山地区10年已

  • 陀酋

    唐代南诏职官名。为军事组织府中所设武职书记官,系主将、副将下属。参见“南诏官制”(1594页)。

  • 八普

    即“巴补”(404页)。

  • 萨尔达卫

    见“山答卫”(119页)。

  • 布特哈总管衙门

    清官署名。见“布特哈”(467页)。

  • 纥石烈胡剌

    金将领。晦发川(今吉林省辉发河)唵敦河人,徙西北路。女真族。纥石烈氏。识契丹字。初为帅府小吏。完颜宗弼(兀术)复陕西,久不通问,奉完颜宗辅命,自燕京往候之。天会十二年(1134),受命往滨州密访南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