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陶新春

陶新春

1825—1867

清咸丰同治年间苗族起义首领。又名陶正春、陶虎。贵州威宁骨董山(今属赫章县境)人。苗族。世代为彝族土目以机的农奴。父早逝,随母改嫁到巴拉寨熊家。有同母兄弟3人,先后被派到威宁和赫章服役。受白莲教杨龙喜影响,于咸丰十年(1860),利用举办“降仙”集会之机,号召起义。惩治欺压苗民的土目,官吏,攻占七星关和水城福集场铜矿,矿工纷起响应。又率众攻入郎岱(今六枝)厅城。归沙彝族人民起而响应。在峰顶山、海马姑、红岩尖山、骨董山及猪拱箐等地建立根据地,实行屯垦,把没收土目、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农民,其收成除供军需外,余皆自给,边生产边战斗。十一年(1861),配合太平天国起义军曾广依、张遇恩部围攻毕节,护送伤员,又为太平军李福猷部筹粮。与石达开部联系后,太平军留下一支队伍与武器,协助训练苗民起义军队伍,并编入石达开军,任苗军元帅,以太平军周国瑞和基哉为军师。陶三春、杨应再、熊万顺等为苗军将军。同治元年(1862) 组成两支部队,出击黔、滇、川边区。二年,攻彝良,俘获州同知杨作舟。三年,与岩大五的黄旗军联合攻克大定府(今大方)城。清廷调集川、黔、滇3省兵力,以云南布政使岑毓英为统帅,进攻起义军。采用“以夷治夷”之策,由土目安履宪出面利诱分化群众。六年(1867),在猪拱箐战役中,与周国瑞、熊万顺、陶三春等将领先后被俘,同年九月,在黔西州城遇害。

猜你喜欢

  • 旧土尔扈特部北路右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乾隆五十年(1785)置。策伯克多尔济子一等台吉恭格车棱裔。驻牧霍博克萨里(今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设4佐领(一作6佐领)。隶乌讷恩素珠克图北路盟,归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兼辖。

  • 西辽河

    河流名。位于内蒙古东部。全长814公里,经内蒙古境内约450公里。西源从西南流向东北,至海流图附近与西拉木伦河汇合,称为西辽河,自西向东横贯科尔沁草原。流域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泥沙含量较大,为仅次于

  • 马大木娃

    参见“提其辽”(2193页)。

  • 杂郭

    藏语音译。意“草产”。指旧时西藏部分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划给各户※差巴使用且承担一定支差义务的天然草场。面积大小不等。由政府派人会同当地头人勘察划分,并登记造册,规定各户相应的支差义务。在各户草场间立界石

  • 库莫奚

    东北古族名。北魏登国三年(388)始见其名,隋省“库莫”,单称“奚”。源出东胡,为鲜卑宇文部后裔(一说源于匈奴)。东晋时,宇文部为慕容皝所破,遗民逃匿“松漠之间”(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及老哈河流域),时

  • 隆武寺

    见“隆务寺”(2136页)。

  • 把都儿台吉

    见“阿穆尔达喇达尔罕”(1252页)。

  • 小兄

    高句骊国官号。其名始见于《北史》,为高句骊十二等级“大官”中之第四级官名。位于※大兄”之下,※“意侯奢”之上,与诸官分掌内外事。此前史书不见其名,《新唐书》仅记有“诸兄”,为第八级。

  • 尔朱彦伯

    ?—532北魏末年将领。北秀容(今山西朔县西北)契胡(羯胡)。尔朱氏。并、安二州刺史尔朱侯真孙,华州刺史尔朱买珍子,尔朱荣从弟。永安(528—530)中,为荣府长史。元晔立,为侍中。普泰元年(531)

  • 浩齐特右翼旗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境内。牧地当锡林河(今西林河)下游,东与北界浩齐特左翼旗,西及南界阿巴噶旗。元属上都路,明为成吉思汗后裔住地。至库登汗,始号所部曰浩齐特。再传至噶尔玛色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