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高欢

高欢

496—547

北魏、东魏大臣,北齐奠基者。一名贺六浑。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祖父高谧仕魏官至侍御史,坐法徙居怀朔镇(今内蒙古包头东北)。累世居北边,为鲜卑化汉人,俗同鲜卑。一说其先为高丽人或鲜卑人。父高树不事家业,境贫。欢初为边镇队主、函使,往来于怀朔、洛阳间。孝昌元年(525),投奔杜洛周义军,继归葛荣,后附尔朱荣,为亲信都督,收编六镇余部,镇压青州流民起义,累迁第三镇人酋长、晋州刺史。永安三年(530),尔朱荣被诛,留晋州。被北魏长广王元晔封为平阳郡公。次年初,东据冀州。三月,被节闵帝元恭封为渤海王,加授大都督、东道大行台、冀州刺史、第一镇人酋长。以六镇降户为基础,竭力调和胡汉关系,依靠鲜卑贵族和汉士族高门,不断扩充实力,声威大振。六月,举兵信都,讨尔朱氏。十月,奉渤海太守元朗为魏帝,与尔朱氏所立节闵帝对峙。中兴二年(532)四月,于邺城附近韩陵山战败尔朱氏,入洛阳,废元朗及节闵帝,改立孝武帝元修。自为大丞相、天柱大将军、太师、世袭定州刺史。以晋阳险要,建大丞相府,遥控北魏朝政。永熙三年(534),与孝武帝矛盾激化,率师趋洛阳,逼帝西奔关中,另立元善见为东魏帝,迁都于邺。自仍据晋阳,总揽东魏大权达14年。南联梁朝,北羁柔然、吐谷浑、高车等。屡与西魏争战,互有胜负。天平四年(537),沙苑之战,损兵8万。次年,洛阳河桥之战,先败后胜。武定元年(543),芒山之战,初几乎为西魏贺拔胜追及,后转败为胜,俘斩6万人,弘农以东,洛阳等地尽归东魏。但兵燹连年,战区深受破坏,造成“野无青草,人马疲瘦”的惨景。四年(546),自邺会兵于晋阳,率师西伐,围玉壁(今山西稷山县西南)不拔,死伤7万人,染疾还师。次年正月,卒于晋阳,谥献武王。北齐天保元年(550),子高洋代东魏称齐帝,追尊为神武帝。

猜你喜欢

  • 火圈

    旧时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封建领主对其附近一些少数民族进行统治和经济剥削的组织。详见“卡西双火圈”(547页)。

  • 平越县

    县名。位于贵州省中部。战国时为且兰国邑。秦为象郡且兰县。汉初复为且兰国邑。元朔三年(前126),置且兰县,元鼎六年(前111),为牂牁郡治。隋以其地置宾化县。元置平月长官司,属管番民总管府。明洪武十四

  • 阿兰泰

    ①(?—1699)清朝大臣。满洲镶蓝旗人。富察氏。初任笔帖式,累迁郎中。康熙十九年(1680),经议政大臣等疏荐,练习部务。“三藩”叛后,专司军机文檄。以勤劳详慎,得旨以三品卿即用。二十年,擢光禄寺卿

  • 玉德

    ?—1808清朝大臣。满洲正红旗人。姓瓜尔佳氏。乾隆三十三年(1768),由官学生考补内阁中书。五十一年(1786),累官山东按察使。后三年,擢至刑部侍郎,赴湖北审理济阳县民杨隆霖控告案。五十六年(1

  • 宇文周

    即南北朝时期的周朝别称。以皇室为鲜卑宇文氏(其先为匈奴苗裔)而得名。参见“北周”(527页)。

  • 别乞怜部暴动

    元代蒙古族人民反抗活动之一。至元二十六年(1289)十二月,蒙古别乞怜部民众,因不堪官吏之征索及驿站之劳役,发动起义,掳走管理驿站的脱脱禾孙(查验官)塔剌海等人,断绝了驿道,阻碍了元廷使臣的往来及物资

  • 开泰

    ①辽圣宗天辅皇帝耶律隆绪年号。1012——1021年,凡10年。 ②(?—1763)清朝大臣。满洲正黄旗人。乌雅氏。雍正二年(1724)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九年(1731),迁侍郎。乾隆八年(17

  • 北魏圣武皇帝

    见“拓跋诘汾”(1360页)。

  • 乌守尔

    伊斯兰教世界征收的一种农业税。又译乌什尔、乌舍尔。每年征收所获谷物的十分之一。19世纪60年代阿古柏霸占新疆喀什噶尔(今喀什)等地后,在南疆各地也强行实施这一制度。占有土地的封建主阶级为了逃避赋税,常

  • 慕容凝

    十六国时期南燕将领。又作慕容嶷。鲜卑慕容氏。官右仆射,封济阳王。太上二年(406),以兖州刺史慕容法等作乱,受命与韩范攻兖州,中道欲谋杀范,袭广固,事泄,遭范攻,奔梁父(今山东新泰县西),投慕容法。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