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鹿哨

鹿哨

游猎民族使用的一种诱鹿工具。又称“鹿哨子”或“鹿叫子”。自古以来流行于东北、北方地区。古代契丹、女真等族皆用以捕鹿。《辽史·营卫志》载:“猎人吹角效鹿鸣,既集而射之,谓之‘舐碱鹿’,又名‘呼鹿’”。宋人徐梦莘编《三朝北盟会编》记:女真人“以桦皮为角,吹作呦呦之声,呼麋鹿,射而啖之”。清代皇帝至木兰围场行猎,专设有“哨鹿人”。今内蒙古、黑龙江省满、鄂伦春、鄂温克、赫哲等族旧时捕猎也普遍采用之。满语称“穆喇库”或“木兰”,鄂伦春叫“乌力安”,赫哲曰“乌日雅库”。以木或桦皮制成哨筒,形似牛角,长2—3尺,一端细,一端粗,吹之如鹿鸣。每年秋季为鹿交尾期,是时,公鹿和母鹿在森林或峡谷中互相鸣叫寻找配偶,不易寻捕,猎人即吹鹿哨并模仿鹿的走动声以引之鹿闻之,以为同类,相引而至,或深信不疑,引颈鸣叫以待。伏击的猎人乃起而击伤群鹿中带头的母鹿,余鹿见头鹿伤,并不逃走,于是可连续猎获。

猜你喜欢

  • 沙尔虎达

    ?—1659清初将领。满洲镶蓝旗人。瓜尔佳氏。世居胡尔海地方。天命十年(1625)归附,从太祖征瓦尔喀有功,授备御世职。天聪元年(1627),以噶布什贤(前锋)章京从征明锦州。九年,叙功,加世职一等。

  • 木昆部

    奚(又作库莫奚)族部落名。为早期五部之一。最早见于《周书》。据该书称:“库莫奚,※鲜卑之别种也。其先为※慕容晃所破,窜于松漠之间,后种类渐多,分为五部:一曰※辱纥主,二曰※莫贺弗,三曰※契个,四曰※木

  • 拓跋邻

    鲜卑拓跋部首领。亦作豫邻。东汉初,先祖拓跋推寅率部从大兴安岭北段嗄仙洞一带南迁至大泽(今呼伦池)附近。中经6位酋帅,约至东汉桓、灵帝年间(146—189),继拓跋侩为酋帅。除亲自统率的部分属众外,“七

  • 巴沙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属西宁卫。《天下郡国利病书》载,其族“居牧塞外,去卫治北一百余里。北至大通河,西至北川塞外,东接大通城,广袤五百余里。无庐舍,多罽帐。”其活动范围大体在今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及门源县南境

  • 贞祐通宝

    见“交钞”(875页)。

  • 施州蛮

    古族名。又称施蛮、施州溪蛮。泛指施州地区少数民族。属溪峒蛮,唐称彭水蛮、汉属武陵蛮。分布地区包括湖北省恩施、宣恩、利川、建始、五峰等地。宋咸平年间(998—1003),朝廷以盐给之,且许以粟转易,首领

  • 卓尼尔

    藏语音译,意为“知宾”、“知客”,即礼宾官,亦称噶卓。以僧俗四品官任之,因其随噶伦办事,接近机密,乾隆十六年(1751)规定,应于※东科尔内选精干者充任。复规定,除噶厦额设者外,禁止私设。领主宅邸中办

  • 乌默客

    ?—1709喀尔喀蒙古车臣汗。博尔济吉特氏。※伊勒登阿喇布坦子。康熙二十七年(1688),父死,袭汗号。时准噶尔部噶尔丹掠喀尔喀,随叔父纳木扎勒台吉归清,从众10万余户,受命驻牧于乌珠穆沁诸部界。因年

  • 西厮里门

    见“东厮里门”(515页)。

  • 彭源

    明代湖广永顺土官。土家族。永顺(今湖南永顺县东南)宣慰使※彭添保子。永乐元年(1403)袭职。十六年(1418),遣子彭仲率土官部长667人赴京贡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