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龙济光

龙济光

1867—1925

清末民初两广官僚军阀。字子诚。哈尼族。云南稿吾卡第五代土官龙汝霖之子。幼好武,性刚愎,惯权术。不满长兄※龙觐光代办纳更土司事务,串通胞兄龙裕光逼其让权,出走四川、广西。光绪二十六年(1900),随觐光奔两广总督岑春煊麾下,以征剿广西“游勇”有功,二十九年升任广西右江道道台。三十一年,在广西大厂矿区开办庆云公司。三十四年,署理广西提督。宣统三年(1911)四月,广州起义爆发,受命从广西出兵镇压起义,受清廷嘉奖。同年,武昌起义爆发,施展两面伎俩,既对清廷忠顺,又表示支持革命。1912年,投袁世凯,镇压革命。1913年,任广东都督兼民政长。1914年,封振武上将军衔,督理广东军务。1915年12月,率先署名拥袁复辟称帝,赐一等公爵。同月,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12月25日蔡锷、李烈钧在滇发动护国起义。他电奏北京:“愿率师入滇申讨”。1916年1月,被袁加封为一等公加郡王衔。云南起义后,贵州、四川、广西等省相继独立,他在广东军民反袁的声势下,于4月佯称广东独立。6月,袁卒,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后,又宣布取消独立,投靠国务总理段祺瑞。被委为广东督军兼巡按使。年底,与北伐护国军激战于广东韶州,溃退广州,后受段命,退守琼崖,伺机反扑,任两广矿务督办。1918年偷袭雷州半岛,占领阳江等要地,被李烈钧率军追歼,兵败,率残部泛海北上,投段祺瑞,任两广巡阅使。直皖战争爆发,皖系溃败,段下野,奉系军由关外长驱直入。率部仓惶应战,大败。至此结束军政生涯。1925年3月11日病逝于北京。

猜你喜欢

  • 苗民抗夫碑

    古碑名。清嘉庆四年(1799)六月二十三日立于贵州施秉县南六合乡廖洞中寨路口土地庙两侧,左右各一,亦称六合苗民抗夫碑。右侧碑高1.04米,宽0.69米,厚0.09米。碑额无题刻,碑文分作29行,竖刻,

  • 苴咩睑

    唐代南诏地方行政区划名。为“十睑”之一。又名“阳睑”。治所在“阳苴咩城”,又名“紫城”,系南诏神武王阁罗凤于赞普钟十三年(唐广德二年,764)所筑,即今大理县旧城。王都所在,直接委官治理。参见“十睑”

  • 酉阳直隶州

    行政区划名。清置。以州北有酉阳山得名。元置州,治所在今四川酉阳县。明先后改为宣抚司、宣慰司,属重庆府。清顺治(1644—1661)初,因明制。雍正十二年(1734),与黔江、彭水2县合置黔彭直隶厅。十

  • 嫩江府

    地区名。位于今黑龙江省西部,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置,治所即今嫩江县。辖域东西400余里,南北600余里。东界瑷珲厅,西接西布特哈,南连讷河厅,北临漠河厅。六朝以前沿革同※龙江府。隋属南室韦地。唐

  • 阖闾

    ?—前496亦作阖庐。春秋末年吴国国君。又名光,吴王诸樊之子,时人称公子光。周敬王五年(前515),与伍子胥密谋,借宴请吴王僚之机,派亲信专诸杀僚自立。以伍子胥为相,辅佐朝政;命孙武为将军,训练军士;

  • 安嘎

    鄂伦春族“乌力楞”家族公社集体狩猎瓦解后出现的一种临时狩猎小组。鄂伦春语音译,意为“篝火堆”或“住在一块的人”。一译为“阿那格”、“昂阿”等。主要在“鹿胎期”、“鹿茸期”、“叫(交)鹿尾期”、“打皮子

  • 慈利县志

    书名。田兴奎修,吴恭亨纂。20卷。成书于民国十二年(1923)。内容包括地理、沿革、疆域、天度、沿革表、旧都区表、澧水、溇水,户口表、富庶表、实业、建置、城廓、仪会、廨署、警察所、教育会、劝字所、学校

  • 别庵伯尔

    伊斯兰教徒对穆罕默德的尊称(一说为其别号)。又译别庵拔尔、别谙拔耳、癖颜八儿、派噶木巴尔、擗奄八而。源为波斯语,义为“天使”或“圣裔”。元代回回人赛典赤赡思丁即其裔。相传新疆阿帕克和卓的祖先亦是其后裔

  • 怒苏

    部分怒族自称。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碧江县,传说其先民从前居住在丽江、剑川一带,后因纳西族和白族势力扩张,被迫迁至兰坪的澜沧江沿岸,最后又越过碧罗雪山在怒江流域定居。参见“怒族”(1774页)。

  • 巩哈县牧民暴动

    1944年新疆巩哈县(今尼勒克县)牧民反对国民党暴政的武装斗争。为反对盛世才和国民党政府的黑暗统治及所谓献马运动,“解放组织”根据伊宁国民党兵力比较集中,而距伊宁东约100公里的巩哈县地势险要、难攻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