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诗词百科>七夕

七夕

【介绍】:

①(全)清江作。七夕,农历七月初七夜,乃民间传说中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之期。诗以天上景观喻人间物象,以牛郎织女相见之难、会期之短和别离之速,抒写人间离别相思之苦。构意新奇,描绘生动,在同类诗篇中算得上是上乘之作。②(全)这首诗不见于《樊川文集》,连《外集》、《别集》都不载,是否确为杜牧所作,尚值得探讨,然《全唐诗》作为补遗收入杜牧诗中,故暂且作为杜牧诗。本诗即事名篇,立意奇警,又似别有寄托。作者在诗中极力表现的是一个“恨”字,有聚会之恨,有离别之恨,然而归根到底是对拆散他们的天帝之恨。诗意层层推进。为了表现“恨”,诗人着力于“聚”与“别”的对照,用“未抵”将恨升华,又用“最”将恨推向极致。《新唐书》说杜牧“刚直有奇节”,然“回踬不自振”,颇有抑郁不平之气。此诗大概是他借牛郎织女的故事抒发自己的感慨,暗寓对时局的不满情绪。所表现的是自己内心深处那不可遏止而又无法排遣之恨。

猜你喜欢

  • 伐毛返骨髓

    去掉旧有的毛发和骨髓。谓又得新生。相传有仙人三千年一返骨洗髓,二千年一剥皮伐毛。后因以“伐毛返骨髓”谓面目一新。贾岛《纪汤泉》:“一濯三沐发,六凿还希夷。伐毛返骨髓,发白令人黟。”

  • 裴諴

    【介绍】:唐代诗人。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生卒年不详。裴度子。大中初,官主客员外郎。后官职方郎中。大中十一年(857)以声绩不立,诙谐取容,改太子中允。与温庭筠友善,好作歌曲。时人谓其“能为淫艳之曲

  • 嗤点

    嗤笑指摘。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一:“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 争那

    犹争奈。白居易《强酒》:“不然秋月春风夜,争那闲思往事何?”毛熙震《菩萨蛮》词:“无憀悲往事,争那牵情思。”

  • 尚自

    犹且,还。赵嘏《风月守空闺》:“尚自无消息,锦衾那得同。”

  • 好欲

    哪里想,岂欲。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只言柱下留期信,好欲将心学松蕣。”

  • 樊川诗集注

    杜牧著,清冯集梧注。集梧,浙江桐乡人。大注释家冯浩之子。曾校勘《元丰九域志》等。本书计正集四卷,《别集》一卷、《外集》一卷。另有《补遗》及《遗收诗补录》。然仅正集四卷有注。此书是最流行的杜牧诗注本。有

  • 恭惟

    古代用于语句开头对上表示尊敬的谦词。杜甫《奉赠卢五丈参谋》:“恭惟同自出,妙选异高标。”

  • 湘阴

    县名。在今湖南省岳阳市南,湘江下游。温庭筠有《寄湘阴阎少府乞钓轮子》诗,李群玉有《湘阴县送迁客北归》诗。

  • 苏瓌

    【生卒】:639—710【介绍】:字昌容,京兆武功(今属陕西)人。显庆元年(656)进士,累官至吏部尚书,景龙三年(709)入相,封许国公。景云元年(710)进左仆射,改太子少傅。为官廉正,负文名,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