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诗词百科>书仪

书仪

文体名。唐代士庶十分重视书信往来和格式要求,书仪便是撰写书信的范本。早期的书仪,《晋书》、《隋书》、两《唐书》均有著录,现在保存下来的除西晋索靖《月仪帖》及其唐人摹本外,五代前的书仪濒于失传,而敦煌遗书发现数十篇唐人书仪作品,便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并为唐代书仪研究提供许多翔实可靠的材料。敦煌本《书仪》约可分为三类:其一朋友书仪,见P2505、2679、3375,S5472、5660、6180等,这类书仪的前部是讲节候用语,后部是按月编排的往还书札,具有比《月仪帖》更丰富的内容,文字优美,用词典雅,不失为骈文佳作。其二综合类书仪,见P2646、3681、3900,S329、1438、6537等,其内容囊括唐代士庶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诸如年叙月旬、节候赏物、婚礼仪注、门风礼教、吉凶书仪、口吊书仪、诸色祭文、九族尊卑、官私文牍以及新集书仪等,可以说是唐代生活的百科指南。至于书中问答,言简意赅,除具有实用价值外,其文学性亦不亚于传世的唐代书札文牍。其三敦煌原卷没有明确标目,或属于表状笺启之类的官府文书范本,这类唐人抄本较多,它不同于第二类书仪,往往是供公务往来而用的枯燥套语,文学价值不高,但其中却反映出唐五代社会生活的真实情况,甚至可弥补史书典籍之不足,因此更值得重视。

猜你喜欢

  • 鲁鱼

    “鲁”和“鱼”字因形近往往容易传抄讹错。《抱朴子·遐览》:“书字人知之,犹尚写之多误。故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此之谓也。”后因以“鲁鱼”指文字错讹。亦指学习、辨认文字。刘禹锡《秋萤引》:“

  • 中唐诗歌之开拓与新变

    孟二冬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出版,为《青年学者文库》之一种。著者界定的中唐时期是从代宗大历元年(766)到文宗大和九年(835)。全书除绪论和结论外,共分四章:一、一个多变的时代。主要阐述中

  • 灵辩

    【介绍】:唐代僧人。俗姓安,襄阳(今湖北襄樊)人。生活于高宗武后时。十五岁出家,习研大乘诸经。曾奉旨住大慈恩寺,屡同姚义玄、李荣道士辩论。助圆测、日照等翻译《大乘显识经》等佛典。《全唐诗补编·续拾》补

  • 漆园经

    见“漆园书”。

  • 韦检亡姬

    【介绍】:韦检举进士不第,有美姬,忽捧心而卒。检哀痛不能自禁,终日思念。后遂两次梦姬,与姬有诗酬答。不久亦卒。《全唐诗》收韦检亡姬诗1首、韦检诗2首。

  • 汉武帝重见李夫人赋

    唐康僚作。汉武帝重见李夫人故事,原出《史记》、《汉书》武帝本纪。武帝托方士以重见李夫人,在作者看来,主要在于“悲艳质以长逝,恨深情之莫通”,即因为“情”之所钟,所以此篇立足于写情。赋系律赋,以“神仙异

  • 大臣书

    指汉东方朔向汉武帝自荐的上书。其中有“可以为天子大臣矣”句,故称。见《汉书·东方朔传》。后以“大臣书”为自我举荐和表白心地的典故。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之二:“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

  • 孟浩然集校注

    徐鹏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此书以《四部丛刊》影印的明刊四卷本为底本编排、校勘,先校后注。校勘中所得异文,择其稍有参考意义者写成校记附列于该诗后。书前有校注者撰写的前言,对孟浩然的生平、思

  • 梦愁枫叶尽,醉惜菊花稀

    【介绍】:李端《送丘丹归江东》诗句。二句以“梦愁”、“醉惜”等语加重描写秋天飞逝的惆怅之感,并借景抒发友人离别的无边愁绪。

  • 高弁

    【介绍】:一作乔弁。贞元十二年(796)进士。《全唐诗》存诗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