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华不注

华不注

(不,fǔ)因其山古时于水中孤秀耸立如花柎,故称华不注。简称华山。又名金舆山。在山东省济南市郊东北,海拔197米,西与鹊山相望。《左传·成公二年》载,齐晋鞌之战,“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华山以奇秀著称,从不同角度观察,成不同形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济水》载,此山不连丘陵以自高,孤峰特拔以刺天,青崖翠发,望同点黛。明清两代在山南麓建有华阳宫、泰山行宫、三元宫等道观,今仅存废址。唐代诗人李白曾登临此山,其《古风》之二十:“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即咏华不注山秀色。

猜你喜欢

  • 惠光大师

    【介绍】:见昙域。

  • 细侯

    东汉郭伋字细侯,曾任渔阳太守、并州牧等职,有德政。后多用以称美贤德的官员。薛涛《和郭员外题万里桥》:“细侯风韵兼前事,不止为舟也作霖。”

  • 不自润

    东汉孔奋为姑臧长,当时姑臧处河西走廊这一通商要道上,十分富足,他的前任们往往几个月就能大富,然孔奋力行清廉,居官四年而财产无所增加,时人认为是“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不知为自己谋私利。见《后汉书·孔

  • 卢崇道

    【介绍】:睿宗时为太常少卿。先天二年(713),坐其婿中书令崔湜反,流放岭南。后私还都下。事败,敕杖至死。《全唐诗》收诗1首。

  • 杨朱泪

    见“杨朱泣岐”。

  • 隐几

    【介绍】:白居易作。此诗作于元和五年(810)。反映出白居易思想中除兼济天下的进取之心外,还受到佛道思想的很大影响,他的思想是僧、道、释的复合体,具有自适、无为的消极一面。查慎行《白香山诗评》云:“‘

  • 智伯

    亦作“知伯”。春秋晋大夫。为晋四卿之一。后为韩、赵、魏三卿所杀。周昙《咏史·春秋战国门·豫让》:“中行、智伯思何异,国士终期国士酬。”

  • 剔皮刺血

    将皮肉划破出血。旧时僧侣常刺血写经或自残肢体,以表示虔心修道。贯休《赠写经僧楚云》:“剔皮刺血诚何苦?为写灵山九会文。”

  • 童騃饶戏乐,老大多忧悲

    【介绍】:白居易《观儿戏》中句。童騃,小儿天真貌。谓年少小儿尽日嬉戏玩乐,天真无邪,无忧无虑;而年长老者往往忧思无限,悲恨常生。简短二句,以“老大”对“童騃”,道尽人世的沧桑变换。

  • 李邕

    【生卒】:678—747【介绍】:字泰和,扬州江都(今江苏扬州)人。李善之子。长安初,李峤、张廷珪荐其词高行直,授左拾遗。宋璟劾奏张昌宗,邕于天后前抗言助之。少帝唐隆元年(710)召为左台殿中侍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