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集。唐薛能撰。薛能官终忠武军节度使兼许州(旧称许昌郡)刺史,因以名集。郑谷有《读薛许昌尚书诗集》。《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薛能诗集》十卷、《繁城集》一卷,《郡斋读书志》卷四仅著录《薛能集》十卷,《
【介绍】:唐代散文家。字希仁。徐州沛县(今江苏沛县东)人,郡望彭城(今江苏徐州)。天宝末,其家流离至岭南,徙贯于韶州(治今广东韶关)。约生于大历至建中中。幼居洙、泗间,后至罗浮学《春秋》。又至曹溪习佛
即姑苏台。在今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姑苏山上,相传为吴王夫差所筑。庾抱《赋得胥台露》:“胥台既落构,荆棘稍侵扉。”
东汉渔阳太守彭宠据渔阳发兵反叛,朱浮修书斥责他以“区区渔阳而结怨天子”。见《后汉书·朱浮传》。后因以“渔阳结怨”谓边境将领反叛朝廷。杜甫《夔州歌十绝句》之三:“比讶渔阳结怨恨,元听舜日旧箫韶。”
分离;别离。李白《闻丹丘子于城北营石门幽居》:“晚途各分析,乘兴任所适。”
《礼记·王制》:“六十杖于乡。”后以“杖乡”为六十岁老人的代称。李隆基《千秋节宴》:“处处祠田祖,年年宴杖乡。”
祝尚书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12月出版,为《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之一。该注本以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明张燮《幽忧子集》为底本,并参以他本,考校精审。诗文按体编次,各家所辑集外诗文,附于各体之
方言。称父亲。顾况《囝》:“囝别郎罢,心摧血下。”注:“闽俗呼子为囝,父为郎罢。”
①山名。在湖北及重庆交界。北与大巴山相连,因形如“巫”字,故称。长江穿行其中,形成三峡。李白《古风》之五八:“我行巫山渚,寻古登阳台。”戴叔伦《巫山高》:“巫山峨峨高插天,危峰十二凌紫烟。”②用为男女
①何曾。赵嘏《赠陈正字》:“野艇几曾寻水去,故山从此与云疏。”②几乎。齐己《杨柳枝》之一:“莫谓一枝柔软刀,几曾牵破别离心。”